【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
【本篇主题】东汉时期,蔡伦革新了造纸工艺,发明了实用的造纸术!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使用漂絮法处理劣质蚕茧后,在工具篾席上残留沉积的薄片可以用来书写。
此后,更是由此萌生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近代考古研究表明,早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1933年,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西汉麻纸。此后,学者们在陕西西安(灞桥纸)、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等地先后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制造的麻纸。
特别是放马滩汉墓发现的早期纸张,是现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然而,这些出土的西汉古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质地粗糙,且多以麻、苎和丝絮制成。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造纸原料有限,成本高昂,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直到东汉时期,这一局面才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一位名叫蔡伦的尚方令在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首先,蔡伦改进了造纸原料,使用了树皮、麻头、破布和废旧渔网等常见的廉价原料进行造纸,既丰富了造纸原料来源,也极大地降低了造纸成本。
其次,蔡伦同时改进了造纸工艺,将新的造纸原料通过“洗浸、切料、浸料、煮料、舂捣、抄纸和干燥”等工序步骤,造出了质薄轻便、坚韧平滑的实用纸张。
特别是其中的“抄纸”工艺,相比之前流行的“浇纸法”工艺,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使得纸张纤维能够均匀分布,大大提升了纸张的整体质量,也提高了生产的工艺效率。
经过奏报朝廷后,在和帝的支持下,蔡伦的这项新发明很快通行全国,纸张这种新式书写材料最终大行于世,并拓展出各种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一路发展至今,可以说是现代造纸的渊源。因为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因此,为了纪念蔡伦,人们又把蔡伦发明的实用纸张称为“蔡侯纸”。

【拓展学习】
①汉代造纸工艺流程(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纸张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书写材料,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其基本工艺流程沿用至今,其包含以下工序:
【切麻】指将麻皮浸沤切碎,使麻皮变软并初步脱胶,使麻纤维变短,便于成浆;
【洗涤】洗去杂质和部分汁液;
【浸灰水】进一步除去原料中的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
【蒸煮】除去杂质的同时,使原料分散成纤维状;
【舂捣】进一步捣碎纤维,形成纸浆;
【打浆】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
【抄纸】蔡伦造纸术的创造性的贡献之一,用竹帘制成的框架抄起纸浆,形成纸胎,滤掉水分;
【晒纸】让纸张迅速脱水,快速成型;
【揭纸】从竹帘上取下晒干的成品纸张;

②纸中之王——李氏澄心堂纸(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南唐皇宫有一处藏书之所,名“澄心堂”,由此处精制出来的特殊用纸,即名“澄心堂纸”,乃是当时的宫廷御纸。
澄心堂纸始制于南唐,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以“肤如卵膜 ,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
据《徽州府志》记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后者长达50尺为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
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因此后世对澄心堂纸屡有仿制:
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
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澄心堂纸。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深入挖掘,终使淹没已久的澄心堂纸重放异彩。当代歙县文房四宝公司新产仿古澄心堂纸,已进入国际市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