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嘎啦嘎啦的响
我在已经规定好的路上
夜晚摇晃摇晃在摇晃
那是醉着的马,不由缰
风在西边吹来停在落日上
一只白鸟掠过告别他故乡
星星像花种在那天堂上
那是行者的心无声歌唱
……
鱼腥草味的西昌和芒果味的攀枝花
繁华街道处处可见的乞讨人和悲惨音乐,小吃街飘着的香味里夹杂了鱼腥草的味道。



西昌,这座城市,我对她是没有一丝丝好感的。即使尝试着去吃各种小吃,试图用味蕾改观这个城市,也是徒劳。那便逃之夭夭吧。

从西昌到攀枝花约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相比西昌,攀枝花这座山城更值得去爱。金沙江穿流过小城,滋润着了一方土地。马路不宽,路边的各色小店和水果摊位让这个不大的城市显得有些拥挤。这个被阳光临幸的城市,温度让人难以忍受。明亮灼热的阳光让人避之不及。

在攀枝花吃的串串,兔头再美味也不及芒果的味道。大概正是因为这里的阳光充足,芒果才会硕大,水分充足。美妙的芒果味让我不舍的离去。
宁静的回族村落
虽然不喜欢西昌,但西昌市的一个小村落却是宁静美好的。
从西昌坐102路到达九龙,转坐了私家小摩托便到达了一个回族人聚集的村庄。村庄貌似不大,密集的坐落着青瓦房,零散屹立的金色二层小楼形成靓丽的风景。小路不宽,环山丘瓦舍延绵。墙壁,宣传栏随处可见的回文和蓝清真寺的画作,让这个小小的村庄充满了宗教文化气息。


我虽没有宗教信仰,但也曾因为佛教文化,向往敦煌,想一睹飞天风采,因为伊斯兰教文化,想去清真寺感受一下……
穿梭在村落的小路,怕是惊扰了村民家的小狗,不停地朝我叫着,像是驱逐我这个外来之客。也会在路口转角处邂逅一枝蔓延出墙的红花,几株翠竹,一只慵懒肥腻的小猫……

走进清真寺,几棵不知道摇曳了多少年的树遮住了白墙方起的一片天空。刻在木门写在墙上的文字可是回文吧?
对这里的一切倒并不觉得陌生……写到此处 ,竟想起了三毛书里写的在莫高窟,她与佛祖的对话的情形……不陌生大概来源于几年前看的一本书吧,《穆斯林的葬礼》。在这里看到的景象竟也觉得是在书里见过的,即使是地点不同,景色不同……
看到一座座的房舍,总觉得推开门,看到的便是书里的他们。 韩子奇正拿一块儿玉器琢磨欣赏,新月姑娘手里拿一本莎士比亚的书……也仿佛听到了在村庄不远处的山丘上传来的一阵阵小提琴的声音,凄凉婉转的《梁祝》诉说着楚雁潮对新月的情愫……我深切的期盼自己的脚步可以跟随着小提琴的声音去到新月的坟墓,点一柱新香……


你读过的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生活和旅途。这次文化的苦旅!
与书有关的小感慨
最近看了小戏骨版《红楼梦》,又重温了一遍《红楼梦》。
在《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醉游大观园》这一章节里,众人玩骨牌行酒令,黛玉说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类的句子,因此引出了宝姐姐规劝林妹妹的情形。

宝姐姐说了这样一番话:所以咱们女儿家还是不认字的好,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才是好的。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不如拣些正经书看也是罢了。最怕见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
宝钗的这番话,我是不敢完全苟同的。只是一句“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仔细想来的确有几分道理。

像我,年纪略小时便读了《红楼梦》,痴迷于此书,为了更加了解此书更是去看了什么《刘心武解密红楼梦》这些红学家的著作。略大些,又开始看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撒哈拉故事》……她的书也是全看了,迷恋三毛和她在撒哈拉沙漠创造的世外桃源。然而黛玉的聪明灵慧,三毛的洒脱随性没有学到,单单学会了多愁善感。这便是宝姐姐口中所说的移了性情吧。落得如今这般性格。
一直督促自己多读书。读万卷书,不做认得几个字的睁眼瞎。然而读书也要有选择的好。不同的年龄阶段本就应该读不同的书。不然阅历不够,书里的精神主旨领会不了几分,偏偏又移了性情。如宝姐姐所说,那便真真的无可救药了!
在路上
徘徊着的,在路上的,
你要走吗,
易碎的,骄傲着,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沸腾着的,不安着的,
你要去哪,
迷一样的,沉默着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进入隧道,铁轨摩擦发出剧烈的声响,黑暗也蔓延压抑。走上高速,飞驰的车辆,平原地带的平坦辽阔或者盘山公路边的悬崖峭壁……

相比到达一处景点一座城市,我更喜欢走在路上。
火车亦或是其他交通工具。虽然沿途的风景并不一定都是美丽的,但是在路上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虚度,却不觉可惜。你可以看一本书,与书中聊天对话,走进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带着对目的地的憧憬和期待,冥想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