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寒假刚开始就有一件事困扰着我——那就是楼上两个小孩儿的“自娱自乐”,大人的听之任之。
我家在3楼。4楼住着一对年轻小夫妻,他们拥有一双小儿女,大的蹦蹦跳跳五六岁,小的蹒跚学步一两岁吧。平时出来进去经常遇到,一双小儿女粉雕玉琢似的讨人喜欢。平时大的上幼儿园,小的可能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很少在家过夜,楼上楼下倒也平静相安无事。可寒假这段时间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一切都变了。
上午一过10点先是哭闹一番,然后玩具摇铃之类的“哗啦啦,哐当啷当”的声音此起彼伏,更令人惊讶的是滑板摩擦地板的声音,嗞啦——哐当——哗啦咚——然后是孩子哭声,大人喝斥声……我为什么确定说是滑板呢?因为我见过大的孩子在小区路道上玩过滑板车。这一系列声音的场景我可以想象:小孩儿踏上滑板车向前冲——嗞啦声,撞到屋内陈设——哐当声,摔倒在地——哗啦咚声,摔疼了当然要哭,小孩儿淘气不听话,大人当然要喝斥……白天这些还不算,晚上继续上演,都十一点了,“噔噔噔、哐哐哐”的声音时缓时急,哎妈呀,这不是高跟鞋声音吗?大人这么晚了还有跳舞的兴致?然后似乎是大人的笑骂声、追跑声,孩子兴奋的尖叫声……什么情况?我丰富的大脑浮现如此场景:孩子踩着大人高跟鞋左摇右晃,大人又气又笑地追,孩子兴奋地叫……哦,这精彩的表演!我真佩服我的想象力!
一天还可以,可寒假刚开始呢,必须与他们沟通。吃过午饭我敲开了四楼的门,开门的是面带倦色的少妇,我委婉的表达了诉求。对方也声称知道孩子的淘气,以后会注意。果然第二天好多了,孩子嘛,不可能没点动静,别超出底线就好。谁知第三天刚过中午又奏起“滑板”乐,一直持续不断,扰得我午休不成,读书不成,心烦意乱的。我直接上楼敲门,开门的是老太太,屋里小孩果然站在滑板上喜笑颜开。我说明来意,老太太却面色一沉:“孩子妈给我说了,可这大冷天你让我们去哪儿玩?”什么?不让在家玩?我表达不清吗?我连忙解释说是让孩子玩其它的。老太太不悦的说一声好吧就转身进屋了,我尴尬地下楼了。
第四天上午正上楼,恰好遇到老太太抱着小孩下楼,就打了个招呼,老太太却说:“你们早上起的真早呀,七点多点,就在那儿‘咣咣咣’切菜呢!”我笑了笑,没再理她。这阴阳怪气的,我胸中小火苗点燃了,允许你家“肆意妄为”,昼夜颠倒,还不允许别人正常做饭了,什么道理!
后来,连少妇见了我也不似从前自然。楼上几乎白天黑夜依然如故,我在家气愤的宣布要网购震楼神器,家人一致反对,说我是“以暴制暴”,不会解决问题,只会激化矛盾。商议换代表沟通,结果略有变化,也可以说依然如故!
这不,“滑板乐”又开始了,今天可是晴好天呀!必须反击,我要网购震楼神器!
简友们,你们猜我买了没?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