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政是东汉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汉灵帝死后,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汉灵帝何皇后的亲哥)和司隶校尉袁绍为了消灭皇帝周围的宦官群体,密诏董卓帅兵进军洛阳清君侧,但董卓还没进京,何进已被宦官段珪所杀,袁绍见势不妙也逃走,何进的计划彻底失败。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把更坏的董卓引入了京城,董卓进京后在先后兼并了何进,何苗兄弟的禁军部队,以及吕布第一个干爹丁原的军队后,完全掌握了洛阳一带的兵权,整个朝廷的命运控制在野蛮人董卓的手里。董卓掌权后,自命为太尉,丞相,废掉并杀死了汉少帝刘辩和何皇后,然后把汉献帝刘协扶上了皇位。
但刚进京的董卓除了军队在朝廷里并没有熟人,没有自己的干部班底,他只能继续任用原来的官员,他让自己相对信任的周毖,伍琼等几个人推荐干部,结果被推荐录用的几个人到外省掌权后纷纷竖起了反卓的大旗,气得董卓除了杀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眼看洛阳外反对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壮大,董卓干脆一把火把洛阳烧掉了,把皇帝和朝廷官员劫持到离自己老家凉州更近一些的长安,在长安城里把自己的兄弟子侄都分封列候。
原以为到长安后安全了,但干儿子吕布被司徒王允再次策反,董卓被吕布杀死,他的一家也随后被灭族。董卓死掉后,他手底下的那些跟着董卓干尽了坏事的将领们都很害怕,都想解散军队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重新做人,也就是这个时候汉朝复兴的机会出现了,汉朝的官员体系还在,关东以勤王为名义的诸侯势力还没有做大,仍然尊重汉庭的权威。对士大夫和老百姓来说,汉家四百年的正统性更是至高无上的。假如形势能够就此稳定下来,以司徒王允为首的行政团队在关外诸侯的响应下能够控制住局势,重建汉庭的权威,那么汉室的复兴是非常可能的。
但就在这时一个叫贾诩的凉州武威人出现了,他拉住了董卓部下李灈和郭汜向西溃逃的马缰,对他们说,你们逃亡绝对是死路一条,你们这样回到乡里,乡长叫几个壮汉就把你们抓起来了,虽然现在董卓已死,但旧部还在,你们可以趁机重组军队,打回长安,重新控制朝廷,这个时候,形势的主动权还在你们手里。李灈和郭汜听到后恍然大悟,照贾诩说的收拢散卒,没多久就重新聚齐十万军队并再次攻陷长安,到长安后展开屠杀,将王允这些朝廷官员全部杀死,给董卓报仇,并纵兵抢掠,自此天下大乱,形势彻底不可收拾。
后来,李灈和郭汜开始内讧,领着军队互相攻击。汉献帝一家人得到逃亡的机会,依靠杨奉和董承的护送逃出陕西,渡过黄河,逃回洛阳,皇帝和几个随从住在断壁残垣之中,经常挨饿。逃亡路上得到军阀张杨的接济,张杨随即被任命为大司马(东汉掌兵的最高职位),普通的士兵端着酒和皇帝喝,皇帝也必须赏脸一起喝,皇帝威严扫地。后来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曹操将处于危难中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一边打着复兴汉室的大旗剿灭诸侯,一边给自己的大魏朝打造基业。
所以说,假如历史上贾诩没有遇到李灈和郭汜,并出了那样一个毒计的话,东汉可能会借此机会复兴,贾诩用自己的智慧把汉朝一脚踹入了深渊。而贾诩出这样的注意,完全是为了自保,董卓死后,他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队里当参谋,牛辅被杀死后,他也不得不逃亡,没有任何依附的情况下,他让李灈和郭汜组织军队重新战斗,这样自己在军队的保护下才更安全,至于汉朝怎么样,天下百姓怎么样,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后来贾诩给同属凉州系军阀的张绣当幕僚,在他的建议下,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反叛,把曹操打的惨败,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最需要援助的时候,他又劝说张绣归顺曹操,给张绣谋取了最大的利益。他加入曹操阵营后,行事低调,说话不多,但每次出手必然一击必中。在曹操击破荆州刘表后,劝曹操“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的和平演变策略,曹操没有采纳的贾诩意见,以至于在后面的赤壁大战中大败而归。
曹操晚年当上魏王后,被继承人的问题所困扰他征询贾诩的意见,问曹丕和曹植该选哪个。贾诩略想了下说,袁绍和刘表就是前车之鉴(废长立幼弄得内斗不止),曹操就此下定决心立曹丕为世子。曹丕篡汉后,为回报贾诩的援助,提升他为太尉,一并子孙都加官进爵,享尽荣华富贵,活到77岁才死。
从智谋的角度说,贾诩是三国历史众多谋士中顶尖的人才。他的为人和刘邦手下的陈平很相似,擅长出奇计,没有道德底线,却又对形势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政治投机,并从未失手,在险恶的环境下总能全身而退。作为一个智士,他是很成功的,但他给李灈和郭汜出的那个主意却给当时的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