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处中认知自我

作者: 注销用户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23:04 被阅读36次
    上篇

    2016年6月到10月底,是我极为清闲的一段时间。从学校毕业后,基本扔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唯独不辞辛劳地搬了一箱书回家,碾转火车、大巴和渡船,回家后就开始了“待业”的生活。

    算是给自己放了个长假,这是从未有过的。在家里呆着的时候,我懒惰到不修边幅,一副无业游民的姿态,穿着宽松邋遢的衣服、拖鞋,顶着长发,在乡间巷道来回晃悠,在河边看着一群孩子戏水,在田野里顶着暴晒、漫无目的地游荡。

    有时候我会坐到山头发呆,整个村落一览无余,直到夕阳西下,各家各户的烟囱里飘出青烟,我才和山间放羊的人一起、跟在羊群后面回家。某日太阳落山,西边的晚霞被映得通红,如着火一般,让我莫名得心生恐慌。看着一群乌鸦飞过,我就拿手机拍下来。照片上有飞鸟,有屋顶,有稀稀疏疏的几棵树,还有远方模糊的河流和我心底的一丝忐忑不安。

    我也爱去热闹的街市。乡镇的集市不大,却常年有外地来的商贩,摆摊售卖一些东西,多为过时的衣物、农具罢了,却足以让囿于一地的农人们在农闲时,趋之若鹜,欢快的采购。

    集市的边上,总有一群沉默的老人们,像电线上麻雀,蜷缩着紧靠在一起。他们眼神安静而淡漠,一整天都不用说一句话,像根已枯死的老树,等待幽怨苍凉的哀乐的召唤。

    有一两次我学着跟他们蹲在一起,从眯着的眼缝里看着热闹喧嚣的人群,按捺住焦急的内心,让时间流逝。我惊叹于他们可以做到一整天的沉默不语,想起了作家王跃文面对镜头说的一句话,“现实中确实有很多老人,讨论自己百年之后,就像一个旁观者,没有一点哀伤。”直到今天,老人们那种冷静的、“没有一点哀伤”的姿态依然回荡在我眼前,不断地冲击着我,让我深深地折服。

    后来在我离开家的日子,给家里打电话时问起爷爷奶奶在干嘛,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安静的坐着”。爷爷和奶奶分别过了耄耋和古稀,他们也成了那群集市上沉默的老人,像极了老家门口的那块大青石,就那么一言不发的沉默着。而这种生活方式,总让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独处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身边的环境。从小父母对我的教育严格要求,放学后我要留在教室做完作业再回家。有一些时候,空荡荡的教室就我一个人,极度的安静中只有我一笔一划写字的声音,和我略微加速的心跳声。特别记忆犹新的某个冬日下午,狂风嘶吼着涌进教室,我仿佛置身于一览无余的荒野,严寒冻透了我穿的白色橡胶球鞋,我瘦小的两只胳膊,竟压不住被风吹动的课本。天色已晚,我又气又恼又怕,最后还是没有哭出来,抱着书包往家里走。快到家的时候,脚被冻僵,全身打颤到体力透支,想跑都跑不动了。

    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些独处的几个场景,我总会唏嘘不已,那时候的敏感、疼痛、清醒、疑惑,还有恐惧等诸多情绪,都让我坚持了下来。内心摆脱了不安,才会真正得到一种归属感,无论再面临多少虚妄、残酷和手足无措,都会逼着自己跟自己博弈,思考探索和认知自我。

    下篇

    在闲居的日子里,去了趟兰州,借宿朋友租住的房子里,只是为了解约已签约的工作。前后折腾半月有余,真是劳神费力还破财。

    虽然住在学校附近,是很有自知之明,不怎么去学校逗留的。呆了四年的地方,当收到学校的“离校通知书”时起,就明白已经不属于这个地方了,再来多少次、呆多长时间,都成了路人甲,成了客家人。

    我多是在落雨的傍晚或者醉酒的凌晨时分,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安静的看着路边的灯,看着街上稀疏的人群,看着营业中的牛肉面店,看着银滩大桥闪烁的霓虹灯。我的青春算是终结于此,这里既留下了我的芳华,也留下了我的不堪回首。

    我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越来越不擅长表达,或者是疲于表达,但那种想要回忆的念头,却是越来越强烈,如同现在的七月,骄阳似火,草木疯长,它们都在时间的缝隙中,肆无忌惮地透支着我的时间,透支着被眷恋和怀念桎梏的我。

    我在接待人员疑惑不解的目光里,沉稳地递给他解约申请,签字,交违约金。签这份工作时候,他们给了我三十分钟让我思考,而办理整个解约手续没用到三分钟。在我走出大门的时候,上了年纪的值班员把头伸出窗口,笑着说对我说,小伙子,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啊。

    大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喧嚣顿时吞噬了我。其实,包括那个值班员——偌大的城市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选择是否正确,就像这个单位不在乎我的去留。甚至,没几个人了解我下一步何去何从——那是我内心伟大而隐蔽的秘密。我骄傲地举着解约书,以兰州铁路局机关大院为背景,拍了照、发朋友圈,继而转身离开,心情痛快到爆炸。

    当时的我还是一无所有的,只不过是赌了一把而已。借宿朋友宿舍,身上钱快用光,工作也迟迟不见通知。我拥有的只有暂时富足的时间,和用之不竭的孤独——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报我以包容和理解。我重复着一些事。比如朋友整夜整夜地出去上网,我就裹着被子,在昏暗的屋里翻旧杂志、看老电影,看影评歌评,直到夜深人静昏昏睡去,不知东方之既白。

    或者我就站在楼台上望着外面发呆。吸着楼下烧烤摊飘荡来的碳烟,听着忽高忽低的豪爽的划拳声,啤酒瓶碰到一起的声音,和啤酒争抢钻进喉咙时的清亮声音。这里的空气,充斥着这个城市独有的浮躁和嘈杂气息,我又想象着黄河边夹杂着泥土腥味的夜风,这都让我舒服。

    那个时候,我就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我有追求吗?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这辈子要寻求怎样的生活?

    某个黄昏,一场阵雨袭来,我从睡梦中惊醒,关门闭窗,同时看着大街上惊慌失措的人群,尖叫奔走。我想起2015年的夏天,我初到北京实习的那个傍晚。一个人吃过饭后返回宿舍,途中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周围没有避雨的地方,没有同行的人。我不假思索地冒雨奔跑,可没几步就全身湿透,心中更是惊慌忐忑不已。

    身前身后都是漫天大雨。就像没有了退路,只能往前走。遁逃不了才能若有所思 ,人生要经历多少历练,才能做到安之若素,坦然处之?淋雨的生命,是一种萧条和衰落,更是一种暴烈和镇静。

    已然全身湿透,后半程我不急不慢地走了回去——心情逐渐平复,不再惊慌焦急。脚步一慢下来,就会发现这其实不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智慧。

    或许独处也就像是冒雨前行。“所有的自我净化、自我成长、自我观照,都是要在独处中去完成。”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唯愿我能永远保持热情、爱心和憧憬,然后活下去吧,不管光鲜亮丽还是死皮赖脸,不管高歌猛进还是孤独隐忍,也要变成一个自己欣赏的人。就如演员黄轩说的那样,“那个人,他有自己的坚持,不随波逐流。他不会被卷入尘世的游戏里,不停地打转,到头来却完完全全没有真正活过。”

            ——  2018年7月。

    在独处中认知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独处中认知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ay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