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菩萨蛮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22:38 被阅读0次
夜读:菩萨蛮1

秋深渐寒,夜阑人静,适合读词。想起中学时代读过的那本泛黄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一百首》,许多经典作品,诵读时的天气和心情、感觉和氛围,回想起来,记忆犹新,此刻再读也算是朝花夕拾,重温经典。

词起源于隋,原是当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逐渐形成的新声“燕乐”的歌词。经过隋、唐、五代近四百年间众多民间作者和文人作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历晚唐时期的发展,词的风貌基本形成,开始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地位,并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夜读:菩萨蛮1

宋词继承了唐诗格律的传统,句式上更加灵活,以词牌规范其基本格式,与唐诗并举,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最有成就的代表。词的题材内容和风格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应有尽有。派别有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者婉丽柔美,豪放者气象恢弘,共同组成了唐宋词波澜壮阔的图景。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续着一个个短亭。

此词可视为一首怀人之作,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庾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相关文章

  • 夜读:菩萨蛮1

    初读温飞卿这首《菩萨蛮》,还是涉世尚浅的少年郎。反复诵读玩味,不觉心旌摇荡,脸红耳热,那是怎样一个慵懒妖娆、优雅妩...

  • 夜读:菩萨蛮1

    秋深渐寒,夜阑人静,适合读词。想起中学时代那本泛黄毛边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一百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词起源...

  • 夜读:菩萨蛮

    夜深人静,怀想远去的大唐王朝,品读韦庄的经典之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

  • 夜读:菩萨蛮

    寒夜独坐,温酒读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微醺,朦胧,穿越千年时光,听见远方有人说: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

  • 夜读:菩萨蛮

    夜读韦庄词,不禁回想起他坎坷不平的一生。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

  • 夜读:菩萨蛮

    寒夜里,重温经典,再读这首无名氏的《菩萨蛮》。这应该是我最早看见的古代爱情的样子。记得那时候,我正在中学念书,男女...

  • 夜读:菩萨蛮2

    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最适合青春少年在三月灼灼桃花下,花细细香风里,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精神契合者共读。如今...

  • 夜读:菩萨蛮3

    夜读《菩萨蛮》,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令...

  • 夜读:菩萨蛮2

    解读《菩萨蛮•平林漠漠》一词,历来存有争议。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有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

  • 读书《花间集》007

    菩萨蛮的由来 1、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2、《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菩萨蛮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ej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