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课选得好,试都不用考,期末绩点高
(1)选修课变成了一种学业负担
当我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我还曾经对大学的选修课程充满了期待,我以为那是一个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程,当我还在考虑自己喜欢的课程时,发现教务系统已经崩了,大部分的选修课也已经被选满了,而我面对这个那所剩无几的课程并不感兴趣。
我的内心是:???
想选一门选修课的前提,不在于考虑你喜不喜欢,而在于你抢不抢得到。
所以大学选修课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同学们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来进行不同方向的个人发展,最后因为僧多粥少而变成为了修满学分而去被动地选课。
选修课从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演变成了每个大学生的一个学习负担。
(2)选修课变成了一种抬高绩点的工具
后来我才发现,同学们选择一门选修课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喜欢,而在于这门课是否足够水,而且绩点足够高。
选修课变成了一个可以抬高绩点的捷径,亦或者是可以偷懒的捷径。
最热门的选修课,不是因为老师讲得多好,而是因为作业少,可以轻易获得学分;给分好,可以拉绩点;不点名,可以不去上课;不考试,所以不需要听。
我觉得是因为选修课的评分标准参差不齐,老师们的教学习惯也大不相同,而同学们的选课动机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取所需,最终苦了哪些认认真真学习,却最终拿到一个不尽如意的分数。
说实话,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实在不利于鼓励同学们开拓视野的学习。
二、平时不学习,期末才预习的“自杀式学习法”
我把大学普遍的学习方法称之为“自杀式学习法”。
在大学,大部分的课堂里同学们都是拿着手机在刷,而老师也像个播放器一样地机械地讲课。
我觉得造成这种学习氛围,原因如下
(1)大学老师的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反馈机制,像讲讲座似的,上完课老师就完事了。
(2)老师机械的课堂,念ppt的课堂真的很让人作呕。
(3)所谓的“划重点”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可以放弃过程而直奔结果。
(4)手机让大部分同学的心都早已飞出教师。
总结来讲,我觉得是制度的问题,大学老师觉得您只要不挂这门课,可以毕业就好,所以你认不认真学,学不学得会都没关系,所以我也可以随便教,讲不好也没关系,期末我给你们划重点,你们背下来就好。
学生呢,觉得老师期末会给重点,只要重点抓得准,期末考试就很稳,期末佛脚抱一抱,绩点照样很可靠。所以平时也不用努力学习。
“划重点”这种方法给老师和同学们一个偷懒的捷径,一个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捷径,让我们在期末的时候“自杀式学习”来获得一个没有空壳的果实。
三、不是我不努力,而是老师不给力
前面两种情况,造成了最后这一种情况。
如果如愿地获得你觉得本该属于你的绩点,甚至有的人还会去炫耀自己的厉害。
但是如果绩点并没有如期的高,你就会发现甚至有的人会去骂那门课的老师。
我去年选修了一门专业选修,说实话,老师讲得很好,每个知识点讲得很透彻,而且全部都是通过引导你一步一步思考建构出来的知识,而且也没有划重点,就说是考课程讲的内容。
课程学习的知识点很明确和清晰,我认真地复习,最后只考了88分(总评),虽然不高,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努力程度的。
因为其他的选修课给分都是九十多的,然后就看见很多同学发朋友圈吐槽这门课不好,给分低,拉低绩点如此云云。
然后我就再想,同学们这种事不关己的“归因”方式究竟是怎么了?
整个环境就是,成绩低不是我的错,不是我上课玩手机,不是我平常不学习,不是我不做作业导致的,而是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考点重点,老师给的平时分不够高,老师出的试卷不够简单。
大家都理所当然地把短时间的熬夜抱佛脚当做是努力,把得高分的要诀放在老师身上而不是自己。
这种“优秀泡沫”总在给我们一种不努力也可以轻易获得的幻想。
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