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里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白丁是不识字的人,儒是什么?
《说文》:“儒,柔也。术士之称。” 欲说儒之由来,不得不提巫史祝卜。
殷周时,有巫,史,祝,卜四种文官,专门掌管文化典籍。
巫掌握天文、历算、医术等典册,是殷周科技工作者,占筮法、历法、干支记日法等都是他们的贡献。
史:初设于商朝,原为驻外武官,后来成为在王左右掌握祭祀和记事的官员,有大史、小史、西史、东史、作册等名称。西周的史官则有太史、内史、左史、右史之分。
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内史掌管著作简册;左史记动;右史书言。史官是典型的文化官员。
祝:是王室中在祭祀时负责致告鬼神词的人。
卜:专管占卜的官员。甲骨文中又称为“贞人”。贞卜不仅是预测学家,更是甲骨文的缮写者和推广应用者。
儒,便是从以上四种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的方术之士。用现在的说法就叫“文化人儿”
儒家,儒学是儒的引申义。儒学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夏商周三代宗亲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虽起于春秋,汉朝以后才成为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中间被秦始皇坑了一回,六经变成了五经,《乐经》失传。
儒家提倡仁义,主张德化,礼治。
《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
以上九事称为九两。
其中说“儒以道得民”,例子很多了。孟子曾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忿。”
什么意思?就是说用劳逸结合的方法来驱使臣民,即使劳累他们也不会怨恨;
用有人性的方法来杀(有罪的)人,即使他们死了也不会愤怒。
如此诛心术,端的很辣,怎能不受当权者眷顾?历代大儒名相们,如诸葛亮之流,可谓运用诛心大法的高手。
儒家学说被“发扬光大”,不是孔夫子手里的事儿,是荀子动的手脚。此后,儒学越来越会讨好上面了,简直可以说是想着法儿把男男女女变成乖顺的奴才,好叫皇帝老儿乃至官府老爷们省心。
然而,宋儒们一点都不叫皇帝们省心。尤其神宗朝,王安石变法惹怒一众君子大儒,一时间官场文人们如坐电梯,今天你拨乱,明天我反正,口水并血雨齐飞,搞得神宗六神无主,竟否定自我,下了罪己诏。
经程朱一番内外修理,儒们才从里到外变规矩了很多。元朝最惨,儒人被贬到乞丐队伍里,靠写点酸文艳曲刷存在感了。
到《儒林外史》的时代,儒早不是孔子那时代的概念,不仅失了孟子的刚正,也没了坡仙们的真性情,而是一群迂腐圆滑甚至堕落贪婪的蛀虫了。
曹雪芹对儒的厌恶写在了《红楼梦》里。书中儒释道俱全,曹的态度黑白分明。书中僧道大都外表埋汰却神通广大;儒们则道貌岸然却内心卑琐。官二代贾政和苦逼出身的草根贾雨村,因受着同样的儒学教化,最终同流合污,做起了亲戚。
没官没职的贾代儒,应属于无能的儒生类型,无能又兼迂腐,而他孙子贾瑞则不仅迂腐,简直是傻叉了。懦弱无能偏偏爱上恃强凌弱的凤辣子,竟不知深浅地调戏红楼一姐,简直是自寻死路! 真是可恨可怜又可笑。
儒家的礼教学说让中国文化千年不辍,国人们循规蹈矩住在统一的四合院里,不紧不慢,生生灭灭。直到遇到五四风暴。一帮留学开了眼界的文人,一通口诛笔伐加拳脚,给儒学捅了好几个窟窿,但根基未动,“祖宗家法”在民间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文革才是彻底摧毁儒学的杀手。然而马克思主义是外来器官,排异反应在所难免。所以洗心革面几十年后,也没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新文化。于是,痛定思痛后,想起了祖宗。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抬出孔子大大。连带着,诸子百家佛道也香火旺盛起来,真是一派热闹景象。
热闹是热闹,但被当代大咖们解读后 ,“儒学”成了万金油,哪里都能抹。虽治不了大病,但提神醒脑,感觉爽爽的。
“礼崩乐坏”的时代,它唯一的功用也许是——做人皮面具。戴上它,立刻岁月静好,文质彬彬,时间久了,感觉自己是个文化人。
今日一字(8)——起起伏伏的✪儒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