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罗生门一词,往往以“某某的罗生门”等形式出现,意指为私利编造谎言,使真相不明。罗生门一词来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选集《罗生门》。
最近,我拜读了赵玉皎博士翻译的《罗生门》的第1篇《罗生门》。其主要内容是,寒冷的黄昏,雨下个不停,一片荒凉的京都,被主人解雇的仆人走投无路,在罗生门避雨。他爬上满眼尸体的城楼,看到一老太婆,正在拔一具女尸的头发。仆人听了老太婆的解释,依葫芦画瓢,扒下并抢走了她的衣服,消失在夜色之中,不知所踪。
小说中寒冷的雨夜,萧条的京都,年久失修的罗生门,罗生门前的荒芜,罗生门城楼是狐狸、盗贼的栖身地,尸体的堆积场,罗生门台阶上的乌鸦粪、台阶裂缝中的野草,尸体的腐臭,失业仆人脸颊上的大疱疮,衣衫褴褛的老太婆拔年轻女尸的头发,等等,从时间到空间、从所见到所闻,构成了令人极端压抑的灰色调,充满了令人失望的悲情色彩。有人说灰色调正是芥川龙之介的典型写作风格。
仆人曾在饿死还是做强盗之间犹豫不决,看到老太婆的所作所为,义愤填膺,正义感爆棚。待老太婆解释,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假发求生。她还说,拔女尸生前以蛇肉冒充干鱼卖给水兵,自己拔她的头发不是干坏事。都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于是,仆人按老太婆的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抢走了老太婆身上穿的衣服,跑了。
仆人、老太婆、被拔头发的已死女人,这些在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人们,都曾有善良之心,为了生存,都失去了人性,践踏尊严与道德,肆意伤害他人,反映了人性的冷酷和残忍,是一种极端的利己主义。他们要么颠倒黑白,拒不认错;要么把过错责任都推到外部环境和别人身上,全都丧失了做人的底线。
作者敏锐地发现了极端利己主义这一社会问题,展现了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管子早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语也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努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机会公平,使底层人员通过努力奋斗,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样,才会减少社会底层人员为了生计、挺而走险,祸害社会。
现实生活中,你指出某种问题,常常听对方辩驳,他也错了,你也错过。而不是就事论事,正视己过。别人犯错,也不是自己犯错的理由。
身为社会一员,无论多么贫穷,不是作恶的理由;他人作恶,不是自己作恶的理由;不作恶,只是做人的底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