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对妙玉判词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洁”,指操守清白,同时,也是佛教所标榜的净。“空”,指虚。“金玉”喻贵重之意,“金玉质”即本体十分贵重。判词的意思是说妙玉想要洁净安然可是却从未洁净安然过,白云看起来空空的没有东西,可是也不见得真是空。可怜她金枝玉叶般高贵出身的人,最终也逃脱不了陷入泥潭的厄运。
金陵十二钗中,除了秦可卿的身份扑朔迷离外,妙玉的身份也让人琢磨不透。书中通过一个女人之口讲妙玉出生在苏州官宦家庭,并没有交代她父母的姓氏,她的真实姓名在书中也只字未提,妙玉只是她的法号,
很多红学家分析过妙玉的身世,有人说妙玉与秦可卿一样,跟皇室有关,还有人说妙玉是甄宝玉的姐姐,来自甄府,也有人说妙玉是罪臣之女,最后引发了贾府被抄家的结局。
妙玉性格孤僻,清高孤傲
《红楼梦》第十八回是通过贾府的仆人林之孝家的之口第一次提及妙玉这个人的身世:她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均不中用,只得亲自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带发修行,病情方才好转。她三岁出家,父母早亡,自小由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带在身边养大,在她的人生经历中,佛教背景比家庭背景重要。
妙玉十七岁那年随师父进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那年冬天,师父圆寂。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因师父临终遗言,说她不宜回乡,让她在京静居。她听从了师父的劝导,没有回乡,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第二年,贾府起造大观园,预备元春省亲。笃信佛学的王夫人被妙玉的佛学修为所折服,因而下帖请她进贾府,入住栊翠庵。
长期在寺庙里带发修行,造成了妙玉的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不为世俗所容的性格。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
在贾府里,她只有一个从小就相识的邢岫烟这一个朋友。妙玉入住贾府的栊翠庵后,邢岫烟跟随父母投奔姑母邢夫人,也进入了贾府。邢岫烟从妙玉六岁那年起,就租赁她庙里的房子,与她做了十年邻居。岫烟经常到庙里去和妙玉作伴,所认的字都是她教的。二人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缘。
妙玉除了与邢岫烟相交外,只和宝玉、黛玉、宝钗等有见识的人结交,对其他人则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她把自己和世俗的人清晰地分开,自己是槛外人,畸人,其他的人不过是看不开、看不透、庸俗浅薄的“槛内人”“世人”而已。
可就是这样一个槛外人,在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来到栊翠庵喝茶,她让人将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扔掉,她本是修行之人,应该对人一视同仁,而她却看不起出身贫苦的刘姥姥。
李纨在大观园里声望很高,她性格随和,待人和蔼,和大观院里的姐妹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可她极不喜欢妙玉,她说过“最厌她为人,我不理她。”这样的话,由此可见,妙玉有多孤傲。
贾宝玉说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妙玉就是这样一个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人,清高孤傲,目无下尘。
妙玉博览群书,满腹才情
妙玉善博弈,精音律,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被黛玉喻为“诗仙”。
妙玉才情横溢,她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第六十三回中邢岫烟曾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 大观园联句曾经充分表现了邢岫烟的才华,能做邢岫烟启蒙老师的人,一定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
第七十六回凹晶馆湘云和黛玉联诗,联到词穷,妙玉一出现,一口气又续了很多。黛玉称她为诗仙,充分表现出了妙玉的文学修养和造诣。
但是作为一个佛门中人,她的修养和造诣又不同于黛玉和湘云。与黛玉诗句的悲呛凄切相比,从妙玉的诗句中隐约能看到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出家修行时的寂寞。
妙玉是黛玉琴声的知音,只听黛玉弹了一曲,就有了“不能持久”的感怀。她的棋艺,比大观园中酷爱下棋的四小姐惜春更胜一筹。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却孤寂地生活在寺庙里,这不由使人对她产生同情之心。
妙玉虽入佛门,但却尘心未尽
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未断的一个根据。
进了贾府不久,妙玉就对宝玉暗生情愫。
一次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来到栊翠庵喝茶,妙玉示意黛玉和宝钗跟她进去喝“体己茶”,而宝玉也悄悄跟了进去。妙玉分别给了黛玉、宝钗两只珍贵的茶杯,而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了宝玉,还说:“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她说这话,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对宝玉的喜欢。
妙玉心里清楚,只要约来了黛玉和宝钗,宝玉自然会跟进来,表面上是约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其实是想和宝玉会面。她让人把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扔掉,却把自己平时喝的茶杯给宝玉倒茶喝,这无不说明她视宝玉与他人不同了。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宝玉和众姐妹在一起即兴联句,而宝玉输了,被嫂嫂李纨罚去栊翠庵找妙玉取一枝红梅。大家都知道妙玉性格孤僻,觉得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然而宝玉却痛快地接受了任务,不一会儿就擎了一枝红梅而来。
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对妙玉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全的美丽少女,对宝玉这样俊朗的公子产生感情,这是人之常情,而她却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这是多么残酷!
妙玉的悲惨结局
在高鹗的续集的第112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妙玉被贼人掳走。书中写道“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不过在113回,得知妙玉被劫后,惜春心想“但是他素来孤洁的很,岂肯惜命?”宝玉认为“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由此得出妙玉的归宿是不堪屈辱而自杀。
.刘心武先生《揭密古本<红楼梦>》中对妙玉结局的续写更是离奇:妙玉为了解救贾宝玉,委身忠顺王,最终撮合宝玉和史湘云安全离去,自己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还有一种说法是妙玉在贾府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对于描述妙玉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可以确定的是妙玉最后被人玷污了。
一个美丽、聪慧、博学的女子就这样被封建社会吞噬了,不由使人扼腕叹息!
齐悦梦想社群第十九篇更文
解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