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红楼梦》作者,为金陵十二钗之妙玉书写的谶语。
妙玉,无名无氏,妙玉只是法号。书中借他人之口述说:“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这说明,妙玉的出家是被动的,遁入空门只不过是用来治病的一种偿试罢了。
由于“金玉质”,身边还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着,过着比一般人舒适的空门生活,在一亩三分地里诵经拜佛,过着貌似脱离世俗的日子。不幸父母早亡,让这位小小年纪遁入空门之人,又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
书中讲述的金陵十二钗的故事中,她是唯一一位与雄居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一点儿亲缘关系的“外人”,却在十二钗中位居前五,竟排在贾府日常生活掌门人凤姐之前,这说明作者对她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书中记载,为寻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妙玉随师父来到京城,先进西门外牟尼院,后为元妃省亲撑门面,被贾府“请”来,入住大观园栊翠庵,与金陵诸钗及宝玉相识。
出身于仕宦人家,自带一种清高范儿,生的俊俏又聪慧,不免更加自傲。
由于是被动的无奈为尼,尘世情缘终未了。这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的女孩子,自小三岁为尼,十多年的青春年华与青灯古佛为伴,在独卧蒲团,嘤嘤诵经声中度过。而人之天性又怎能了却世俗情缘呢?所以当她来到贾府与诸女子相识,特别是与宝玉情趣相投时,不觉流露出淡淡的人间情愫。
在一次贾母带一众人及乡下刘姥姥去拢翠庵时,招待用的一应茶具,都是古董级的珍品,但她仅仅因为是刘姥姥抿过一口茶的杯子,即使是古董级的成窑杯,也毫不吝啬地令下人将其弃之,幸好宝玉说情,送给了刘姥姥,世间珍品才免于流落。这种挥金如土的举动,不亚于贾史王薜的任何一家,与修行之人的举止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她却用“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为宝玉斟茶。要知道茶具是与人的口舌相触之物,即使是与自己十分要好的朋友、亲人,也很少能共用一杯,妙玉却把自己天天用的茶杯给宝玉共用,可见她对宝玉的赏识已超出一般之人,忘记了自己修行人的身份。这是情之所至。
一次下雪天,宝玉在与众姐妹的吟诗作赋中输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一枝插瓶用的红梅,妙玉不知内情,误认为是宝玉为情而来,特意折了一枝上等的红梅送与宝玉,使宝玉开心不已。并作诗曰:“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姮娥槛外梅”,把妙玉喻为嫦娥和梅花,让妙玉心中生出无限的联想。一段“踏雪寻梅”的趣事流传至今。
当宝玉的生辰吉日时,没人告之,她却暗暗送上“槛外人妙玉恭肃遥祝芳辰”的生日贺帖。宝玉见状也满心欢喜,在邢岫烟的提示下,用“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的回帖敬上,在一送一回中,两者神交之意溢于言表。
“才华阜比仙”。她的诗情才艺不输贾府金钗。在凹晶馆夜色下,黛玉与湘云联诗到最后,湘云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花魂”后二人都觉无句再联,此时妙玉现身,邀请二位去栊翠庵,且即景联句完结三十五韵,亲自书名《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让黛玉湘云惊羡不已。
妙玉给人的感觉是超脱尘凡,不食人间烟火。遁入空门心性高洁一生傲骨。贵为“金玉质”,却被贼寇掳去,遭受玷污,这巨大的反差令人心碎!
综上种种,作者用精致的笔墨,向读者沟络出了妙玉自相矛盾的复杂人性。“云空未必空”,被动的空门生活,不但不利于人的修行,也有悖于人性的自然属性,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妙玉就是在这种封建礼教与佛门清规的双重束缚下泯灭的。作者这样的描述,也是对她表示的一种深深的同情之心吧。
这真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