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
如果确定自己不算聪明,直接承认“我很笨”,有时候需要点勇气,可绝对不是给自己下的终期评语。
很多年前,同学们要么痴迷金庸,要么痴迷琼瑶,几乎没有第三个选择。班级中的女生几乎都是选择后者,但是我说实话我只看过一本,看完中间部分,我已经很快的猜到了结局,所以从那以后有很长很长时间,我不喜欢看。而对金庸,是爱不释手。然而我发现,同学中有几个男生看的非常快,而且看完第二天就可以在教室里,华山论剑,而我却不行。我看书总得反复看,有时候一个章节要来回看几遍,甚至于有时候一本书看完之后,再看下一本书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上一本书一个地方,看明白了再反过来看,其实,这就反映出我确实不聪明,而这种看书的方法,虽然让我书读的不多,但是有些书还是在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身边有朋友,背下了《离骚》,有朋友对楚辞津津乐道,有朋友在五十岁开始研究《道德经》,但是我读这些书的时候都很费力,断断续续,一个字一个字的抠着读。
一本柏拉图的对话录,总是在手边,有空就拿来翻翻,有懂的有不懂的,有原来懂的,现在又不懂了。然而确实是做到手不释卷,在不间断的整个过程中,这种愚钝,这种慢吞吞的消化,还是在进行。
有时候打开一本书,觉得唉呀,这段写的真好,然后把它记下来,可是打开笔记本一看,我很多年以前就记下过这一段。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抱怨,哎呀,是不是脑子越来越不行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就是这点能力,在这点能力的前提下,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挺好了。
就这样,慢慢地啃了几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