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三暑假在《青年文摘》杂志上读过一篇叫做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当时还不懂得社会资源先天分配不均的现实,更不会懂得作者是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才最终到达今天的境地,但依然激情澎湃的为作者鼓掌,后来,逐渐明白,为作者鼓掌的原因似乎是在他的笔下依稀见到了自己的模样。奋斗的方式也许有千千万万种,但在每个人奋斗的故事中似乎都能寻见自己的影子,可能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在特殊时光里留下印记而被难以遗忘的自己。
又想起去年冬天在图书馆楼道里偶然擦肩而过的那个正在啜泣的姑娘,慢下脚步听到三言两语,原来她是在向电话那头的人倾诉着考研备考的艰辛和痛苦,情绪越发激动,眼泪簌簌洒下,竟嚎啕起来,似乎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才会如此的不顾形象。虽然不知道她紧绷的那根于她而言最重要的弦是什么,但我似乎能够理解她这一刻孩子般的哭泣,也能预料到电话那头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她,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我们都知道此刻的她只是需要一个人倾诉而已,根本不用你说什么,道理她都懂,待她自顾自的哭完,抹掉鼻涕,擦干眼泪,又是一条“好汉”。这似乎是我们都会遇到的情况,到今天,虽然不知道她考研的结果如何,但我想,结果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这段黑暗般的日子里她尝尽了奋斗路上的酸甜苦辣,同样见证了自己所有的样子,而那次哭泣也许会成为里程碑式的标志那样被她铭记。今天的她也许在心仪的象牙塔里精于学术研究,也许在绚丽的社会中摸爬滚打,也许仍然奋战在考研第一线中,也许……但唯一不变的是当她回忆起这段曾经过往的时光时一定会被当时的自己感动到泪流满面,因为那个拼命的自己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有很多人怀念青春,这使得影视公司为了在市场中分一杯羹而大肆投资青春片,打着“青春”的旗号拍出的许多所谓的青春片却饱受人们诟病,究其原因,或许是影视公司并不了解人们怀念的青春是什么,更不清楚人们热衷于青春片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或许是青春片剑走偏锋的很重要原因,其实很简单,比起青春本身人们更难以忘怀的是青春里抑或拼命抑或疯狂的自己,而热衷于青春片的原因也是希望在其中找到自己当年的样子,然后会心一笑,又心头一酸……正如《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书,它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讲究的遣词造句和精彩的篇章结构,但是它却俘获了包括我在内的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读到一些篇章段落时甚至泪眼婆娑,我想,原因可能就是刘同在书中用平实的语言记录的自己的青春和心路历程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因为在书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在青春里呐喊的自己。
就像正值青春的我们也会怀念高考一样,当然我们怀念的也不是高考本身,而是在备战高考那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里抑或高兴抑或难过、抑或拼命抑或懒惰、抑或崩溃抑或振作的自己,多年以后,我们也许早已忘记了之乎者也,早已忘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早已忘记了独立主格虚拟语气……但唯一不会忘记的应该是那个不要命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或者几段日后回忆起来热泪盈眶却又嘴角上扬的日子,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为了梦想而拼了命、尽了兴,而这个梦想则无关乎大小,可以是一个满意的高考成绩,可以是一次疯狂的旅行,也可以是一段美丽的爱情,还可以是漂洋过海只为他(她)的勇气……总之在这段时光里我们会见识着为梦想打拼的自己,为梦想疯狂的自己,为梦想不断奔跑的自己,这就是我们终会遇见的那个不会被遗忘的自己,最后愿你可以有一段这样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去遇见那个满意而又难以遗忘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