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日更大挑战散文特辑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2)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2)

作者: 会干活的牛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06:28 被阅读0次

02  “茶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茶由物质形态与人的好尚对象,跃升为社会文化载体,成为社会团结与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当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传承与振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在社区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我们充分发挥茶饮清心明目的温良品性,养成饮茶习惯,以茶滋润与养护身心。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对茶这一抚慰人心、和谐社会的饮品的当代价值,有着更切近的社会需求。传承茶文化精神传统,倡导饮茶、品茶、爱茶与敬茶的社会风尚,让年轻人在可乐与其他气泡饮料的嗜好之外,多一种选择,从而热爱我们的国饮,同时修养身心,礼敬他人。当然,饮茶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我们可以通过采茶与制茶技艺的观摩学习,到泡茶与品茶和茶艺茶礼的习练与体验,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习得茶文化,熏陶与培育对茶文化遗产的感情,为中国茶文化的世代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连接的有效路径之一  。 

        从社区与社会的整体角度看,茶饮习俗中的礼仪传统为沟通人际关系、调处社会矛盾、和谐社区社会提供了有效路径。茶馆茶室茶亭是社区的公共空间,定期的茶会茶聚茶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只要我们能坐下来,喝上几盏清茶,拉拉几句家常,自然是一片祥和气象。即使日常有些隔膜与不理解的情绪,相信也会在茶香中飘散。传统社会民间调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坐茶馆”“吃讲茶”。在年长而有德望的乡贤主持下,当事人面对面一番茶叙,从而达成相互妥协的化解。我们今天的社区民间调解员“和事佬”与“老娘舅”在调解民间生活纠纷时大约也采用的是这一方式。茶的和敬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都有着柔化与浸润的作用。定期的社区茶聚与茶会,或者茶艺展示,或者娱乐性的“斗茶”,都可以活跃社区生活滋润社区关系。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茶事礼仪的推广与茶香社区的建设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茶事活动不仅是我们和谐社区关系、促进社会团结的纽带,茶叶还是农业经济产品,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单位土地面积上茶叶收益远高于普通作物种植,而且茶叶的管理成本也低于一般作物种植,这就是江南一些地区普遍种植茶叶增收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制茶技艺的提升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茶叶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与茶叶相关的周边产品也得到有效带动。围绕茶产业形成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传统基础上得到持续扩展。大家知道,茶叶贸易是我们加强地区间社会联系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北方茶饮资源主要依赖南方输送,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的热门词汇,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农业地区以茶为生活资源的经济往来,促进了南北社会的相互依存,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与文化基础的构造。当今时代,茶产区与畜牧区依然保持着物资与人员交流的密切关系,奶茶是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饮品,也是外来旅游者品尝的佳品。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始终居于主要位置,中国茶叶文明与温柔敦厚的茶国性情,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世界表征。今天中国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的茶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茶艺茶道茶礼为世界人民所知晓,从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茶,作为生态饮品,自然安全,它千百年来守护着中国人的身体;茶作为文化载体与象征,柔和温良的伦理品性,长久地滋润并提振着中国人的心灵与精神。中国人离不开茶,茶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伴生物,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是中国人的文化发明,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吃茶去”,是友朋邻里的亲切邀请,更是传承与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h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