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強調:凡是有意義的話,都有可能錯;不可能錯的話,都沒有意義。
因為一句話,若不存在出錯的可能……
則它多半便不是個「主張」,而只是個「界定」。
例如「正方形有四個角」,這句話不會錯。
但不會錯的原因,乃在於「四個角」,其實就是「正方形」的定義之一。
又例如「 1 + 1 = 2 」,這句話通常也不會錯。
但翻譯成白話,本句其實是說「在數列中, 1 這個數字的下 1 個整數,我們將它稱為 2 」。
「烏鴉都是黑的」這句話,有可能錯。
「黑烏鴉都是黑的」這句話,不可能錯。
前者是主張,後者是界定。
前者有意義,後者在放屁。
图片来自少爷网易博客還記得,高中剛跟著學長姐學辯論時,常聽他們一本正經地說起「有原則,必有例外」。
一開始,不以為意。
後來,打多幾場比賽,才發現無論從刑法、民法到稅法……哇,好像真是這樣!
罪刑法定原則?有例外。
不溯及既往原則?有例外。
生命絕對保護原則?有例外。
中性原則?也有例外。
想不到區區一位社團前輩,居然能將世間萬象,洞燭機先般,歸納地如此簡潔練達!
一時間,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
直到年紀稍長,才漸漸察覺……嗯,好像有點不對勁。
因為「原則」之所以被稱為是「原則」,本來便意指「大致皆為如此」。
而既然「大致如此」,則若無「例外」,又何以「大致」?
如此看來,有原則,必有例外——這句話的正確性,並不來自其邏輯上的預測或經驗上的洞察。
它只是那麼單純又毫無瑕疵地,在語言中重複界定了一番而已。
图片来自少爷网易博客前陣子,聽人談起「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不免跟著發了幾句牢騷。
畢竟細想便知——這句話,同樣是不會錯的。
首先,什麼叫「機會」?
匹夫懷壁——我們要怎麼知道生命中的某個變故,會是危機?還是轉機?
答案是:結果論。
塞翁得馬,是危機。塞翁失馬,是轉機。
是福是禍,試後方知。
其次,什麼又叫「準備好了」?
人算不如天算——我們要怎麼確定當下的準備,已經足夠面對未知的挑戰?
答案還是:結果論。
愚者千慮,足在一得。智者千慮,缺在一失。
夠或不夠,事後方知。
於是,非要等一個人成功後,他人生路上的轉折,才會被歸類為「機會」。
同時,既然這個人成功了,則面對機會時的他,自然也都是「準備好的」。
所以,我不曉得當你聽到「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時,你究竟聽到了什麼?
但我聽到的,是一句在自我界定中……永遠屹立不搖的偽格言。
對語言敏感,是我的志業、我的樂趣。
也是我的纖細、我的宿疾。
我用心思考別人說的話,我認真檢查自己說的話。
我寧可說錯話,但絕不說廢話。
我將語言,捧在掌心上。
图片来自少爷网易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