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17:21 被阅读0次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高山流水人何在?欲觅知音难上难。”

    我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然,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寻。

    当年伯牙遇见子期,一曲《高山流水》,二人心意相通,一见如故,把手言欢。

    当子期仙逝,伯牙摔碎凤尾琴,高山流水,绝唱千古。

    何谓知音?就是心有灵犀的至交好友,彼此确认过眼神,有共同的思想和抱负,彼此慰籍,互相取暖 。

    就算不能时刻交流,内心亦不孤单。就如诗人袁枚与他的朋友李晴江。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一个凄清冷寂的秋夜,诗人去拜访借园主人。

    来到园子里,还没有看到要拜访的人,就先听到了从水面传来的笛声。抬头一看,朋友正在月下吹笛。

    夜凉如水,悠悠的笛声在如水的月色里萦绕,那是醉酒的借园主人在抒发自己的心绪。

    诗人没有惊动主人,而是静静地伫立倾听,笛声高亢处,仿佛能阻遏夜空中的碧云。

    低回婉转时,又仿佛和水中红藕的香气交织在了一起,就连笛声都带着红藕清香的气息。

    一曲终了,宾主相见,二人却久久地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秋夜的清露打湿了彼此的衣襟。

    欲把心事付笛声,知心人亦懂其中音。即使相对无言,亦能领会和懂得,无需多问,亦不必多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最高的默契,这就是知音。

    这个秋夜,虽然凄清寒凉,但是,有心意相通的知音默默相伴,亦是温暖的。

    提到袁枚,那些我们熟知的脍炙人口的小诗便会不绝于耳,“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他是诗人、散文家,也是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他是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他前前后后做过七年县令,为官政治清廉,颇有声望,

    然,仕途坎坷,纵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再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自觉升迁无望,看透世俗的袁枚即辞官归隐。

    他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归隐后的日子有苦有甜,而人生由繁华归于平寂,偶尔还会心有戚戚焉。

    李晴江有着与袁枚相似的经历,也是做了一段时间小官之后选择归隐,长期居住在南京。

    相同的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所以二人感情上是相通的。

    乾隆年间秋季的一个夜晚,袁枚从随园出发,漫步到借园好友家,正巧遇见李晴江在园中吹笛,有感而发,遂做此诗。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清·袁枚

    赏析

    这是清朝散文家袁枚所创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作者夜访友人听其吹笛的情景,表现出了作者与李晴江的深厚友谊。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首联的意思是,在凄清冷寂的秋夜拜访借园主人,还未见其人已经听到笛声。

    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

    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

    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

    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

    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

    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颔联的意思是,悠悠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抒发着主人的心情。

    颔联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

    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

    “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颈联的意思是,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深处的红藕飘来阵阵幽香,好像笛声也有了香气。

    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

    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尾联的意思是,与主人在清冷的月光下相逢,久久伫立相对无语,连那衣襟都被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

    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

    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

    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的诗论理念。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tm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