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到七岁的孩子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会用到同存表达的绘画方式,即把时间流逝的场景表现在同一个画面里。
石头奇遇记画面中刘展博小朋友表现了一颗小石头被小动物不经意间踢到了路边,它撞在了一颗植物上,抬头看到了一架飞机飞过,还看见了路上的汽车,最后被一个小朋友(刘展博)带回了家。这幅画展现了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小石头遇见的人和事。刘展博小朋友把它们绘制在一起。
这不经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某种表达方式。纵横在宇宙---有关于全方位空间(见下图)
人体宇宙图(北京雍和宫藏)清代看古人的绘画作品时你会发现,他们用到的并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平行透视或成角透视等透视方法,而是一种多空间多维度甚至是多时间点集中在一幅画面中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是和古人追求天人和一所相对应的。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与人本就是合一的。而绘画也在追求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马王堆非衣帛画上图中,绘者把天上、人间、地下几个层次维度都展现在一幅画作之中,一张绘画就显示出来天地人大观。这绝对是把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放在了第一位,“内修”“存思”是古人追求的精神超越。古人看待世界绝不是宏观的、外在的。而是通过“内视法”内观自我本身和“存思外景”外观世界来达到身心合一、天地人共存。
说明白点就是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个画面或单个影像的截取提炼到整件事情发生的始末。更无法体验物体所传达的全部神态与情感。所以需要“全方位空间”这样的记录方式追求一种“合一”的表达。
那为什么七岁以前的孩童在无人教授的前提下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呢?我想是因为孩童的心智是开放的,也就是感受全然打开。本就与宇宙世界相连接!也就是自我身心相连通。他们的感受力很强,在感受到情绪时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的流淌。而绘画也作为孩童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非文字性、非言语性的情感传递。所以孩子在感受到情感信息之后会用更宏观的表达方式来描绘。
当然在我们成人看来这种描绘方式也有点面面俱到的意思!就是说孩童在画面中不是把一幅画只做为单个场景片段式的描绘,更多的是记录某一时间段或某几个时间段的感受以及愿望。画面中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纪录和自我经验的生发。这样的方式倒不是成人所擅长的艺术形式,而是一种遵循孩童年龄段的顺应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情感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