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衰亡丨年度读书笔记(一)

作者: 赵苏七sukie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7:50 被阅读0次

    有一次跟朋友喝了点小酒,瞎吹胡侃时,突然聊到了匈奴:历史上那个给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的游牧民族,最后哪里去了?

    由此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得益于《封神榜》、《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有些王朝的灭亡情节我们很了解,比如商、汉、明、清。但有些并不太清楚,打比方说,我们都知道唐朝安史之乱,可是安史之乱后唐朝仍然坚持了一百多年,它最后倒底是怎样彻底崩溃的?

    刚好在书店看到一本《大唐帝国的衰亡》,它详细描述了这个时间段的历史,写得还不错。

    (关于匈奴部族最后的去向也在另外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但是不在这篇文章里展开了)

    总的来说唐朝最后大概是这样一步步死掉的:

    1、安史之乱大大动摇了帝国基础,使其在接下来的一百余年中飘摇动荡。

    安史之乱最大的弊病,是使中央不再拥有藩镇的绝对控制权,在帝国接下来的时间里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并且导致唐朝最终的灭亡。

    但反过来讲,安史之乱后,唐朝并没有如我们想像当中的那么弱,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唐朝的综合国力还是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一直到最后的懿宗僖宗时期才差不多全面崩溃。

    比如说吧,安史之乱后是代宗德宗,德宗死后太子顺宗继位,但那时候太子已经中风了,行动困难,登基时都不过勉强露了个面,在位不到两百天就嗝屁了。

    顺宗的长子宪宗李淳继位后,任用了杜黄裳一批人,取得了不少成绩,他在位的前期,不管是经济还是对藩镇的控制,都比前几任好很多,所以历史上被称为“元和中兴”,是公认的和太宗的“贞观盛世”还有玄宗的“开元盛世”几乎可以并肩的唐朝鼎盛时期。

    不过后来李淳也犯了唐朝皇帝偏信宦官的毛病,又乱服丹药导致性情大变,最后居然在熟睡中被个不知名太监缢死,在位时间不过16年,也是够让人感慨的。

    2、唐朝天子为上,朝士、宦官、藩镇三方制衡,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藩镇拥兵自立,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给朝廷造成了极大冲击。

    地方不受中央调辖,财政收不上去,军费开支巨大,再大的骆驼也会慢慢拖死的。话说回来,也得亏唐朝之前的盛世,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才得以绵延百余年始终支撑着一口气活下来。

    3、宦官对皇帝影响至为深远。不仅领禁军,并且多次参与影响新皇交替,废嫡长顺序引发动乱。到后期,和朝士的矛盾愈发尖锐,甚至形成南司北司水火不容的局面。

    宦官就是太监。我们常说明朝的东厂西厂势力极大,其实唐朝也是一样。到了中后期,宦官非常深入的参加并干预了朝政,干了不少荒唐事。堂堂李氏皇族,新帝废立居然都由宦官拥定,还有两个皇帝直接死在太监手里。只怕当年立下内侍不得干政的唐太宗会气得跳脚。

    4.最后的灭亡:

    政治经济全面崩溃,农民起义纷乱,黄巢最终攻据长安达三年之久——节度使朱全忠乘战乱拥天子据长安——904年朱全忠弑唐昭宗,立李祚为帝——907年迫使李祚禅位,朱全忠称帝建后梁,唐朝亡。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颜真卿的故事。之前只知道他是一代书法名家,实际上他还是一们刚直不阿的儒教大师。

    他当时所在的朝代,出了个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奸相卢杞,能力极差,人品恶劣,颜老对此人相当不齿,也因此得罪了他。当时藩王李希烈叛乱,卢杞公报私仇,撺掇着德宗派颜真卿去宣慰藩镇。

    李希烈为人残暴,这个行为无疑是羊入虎口。当时颜真卿已经年逾古稀,其他大臣们纷纷上书劝阻,但既没能让皇上收回成命,也没有打消颜老为国赴难的决心。他当即留下遗书自行出发,途中经过州县时,当地的节度使都苦苦劝留他,但颜真卿仍然绝意前行。最后到达叛军营地,他宣讲儒学,用国家大义感化叛军,一直支撑了八个月,最后被李希烈残暴杀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唐帝国的衰亡丨年度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t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