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艺术之家艺文四合院
书法技法和修养哪个重要?能练好书法的人,格局都很大

书法技法和修养哪个重要?能练好书法的人,格局都很大

作者: 鸿鹄迎罡 | 来源:发表于2022-01-28 21:03 被阅读0次

文·段宏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一位在创作和理论上齐头并进的书法大师,其行书、草书自成一格,他的书法笔势灵动,线条张扬,字体形态内紧外疏,给观者强烈的“长枪大戟”的视觉感受。

黄庭坚的书法理论都结集在《山谷论书》一书里,书中有一段关于他练字的经历,描述很经典:余在黔南,未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试宣城诸葛方散笔,觉笔意与黔州时书李太白《白头吟》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后百年如有别书者,乃解余语耳。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艺工史同功矣。

这段话大概意思说:黄庭坚从黔南来到戎州(今宜宾)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艺术感悟的变化,他才发现自己以前写的字很丑,十个字里边只有三四个看起来还凑合。这种感悟立马让他明白了沉着痛快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然而,这种状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难找到共鸣的人。

后来,黄庭坚从李白的《白头吟》书帖里感受到笔法的千变万化,如同遇到了知音,继而又联想到张旭的“折钗股”,颜真卿的“屋漏痕”,王羲之的“锥画沙、印印泥”,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的“银钩虿尾”等笔法的精妙之处。

最终,黄庭坚得出结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只有如此,才能在书法艺术上永垂不朽,千古留名。

那么,什么是“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在书法创作中达到的自由状态,“手”可以看作是笔法和法度,“心法”可以看作是情感和意识,写书法时,“手”和“心法”要若即若离,情感意识要受法度的支配,但法度不能成为情感意识的藩篱,要给其适当的自由度。

打一个比喻来说,意识和法度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戴着脚镣跳舞,要懂得在束缚里享受自由带来的乐趣。

中国书法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要想在书法上搞出名堂,除了掌握娴熟的笔法技巧之外,对传统文化的修炼至关重要。

古代的优秀书法家,首先会把自己修炼成一名文化修养十分深厚的文人。如果每天闭门造车,苦心孤诣地去练,是练不好书法的,至多能练出书法的形,无法打开书法神韵的大门。

提升文化修养没有捷径,但有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内修,可以拓展思维,行路是外悟,可以开阔眼界,内外兼修,方可成大器。

黄庭坚从黔南来到宜宾后,眼界拓宽了,不同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景象刺激了他,打开了他的形而上的思维大门,促使他的境界提升,因此,他看到了自己之前书法的短处。

书法是一门艺术,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理。古人创造笔法不是无源之水,其源头就是大自然。

不论是索靖的“银钩虿尾”,王羲之的“锥画沙、印印泥”,还是颜真卿的“屋漏痕”,张旭的“折钗股”,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等笔法,都是“随物赋形”“应物象形”的典型,都是从自然物象的形态里感悟出来的鲜活生动的笔法形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势态”,能感受到笔法是活的、有灵性的。

学问、修养、眼界组合到一起,就构成了格局。格局大的人,往往能练好并写好书法,这是无数个历史人物证明了的事情。

细数古代书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凡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书法家,十之八九都是官员,布衣出身的书法家,在数千年历史里寥寥无几。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书法属于高雅的小众艺术,并非普通大众的艺术,只有精神富足的人才能玩转它。

这句话虽然让许多书法爱好者不爱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王羲之最高官至三品的“领右将军”,颜真卿官职最高为二品官“吏部尚书”,苏轼官职最高为二品的“礼部尚书”,赵子昂最高的官职为二品的“荣禄大夫”,董其昌最高为三品的“南京礼部尚书”,吴昌硕在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之前,也曾担任过江苏安东县县令……

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名垂青史的书法大家,不外乎有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文化修养很高,格局都很大。

其二,地位高,结识的圈子层次高,有钱有闲,舍得在书法上投入。

其三,行万里路的次数多,见多识广。

正是这三个原因,他们才有了在书法上脱颖而出的资本。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能在书法上有所建树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适用。

一个人的格局大不大,最终会决定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大不大。

格局小的人,喜欢自以为是,常常坐井观天,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如果指出他的错误,他就会立马跟你急眼。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写书法的,做任何事情都很难成功。

格局大的人,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信奉“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的训诫,会想方设法结识志同道合的人,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不断地取长补短中,自己的格局不断扩大,最终走向成功。

黄庭坚所说的“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实际上还有一层意思。

说明学书之人,选择的参照对象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有心想跟历史名家掰手腕,那么,他也会被写进历史。

这层意思说到底,还是格局大小的问题。

善于学习书法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眼界缩小到小地方,不会跟县里、市里、省里的书法家争高低,至少会选择跟全国的书法名家一较长短,甚至会把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作为参照,来比较自己的劣势。

在县里、市里、省里获得书法奖,如果飘飘然,认为自己了不起的话,那么,水平也就只能停留到这个层次了。

学习书法的过程,如同“苦行僧”,到最后能成功的,有许多因素的加持,除了格局之外,天赋、勤奋、毅力、环境、自省都很重要。

自省就是善于给自己挑毛病,就像黄庭坚那样,别把自己的书法太当一回事,多从传统里比较,多从大自然里感悟,举一反三,用平常心去看待和修炼书法这门艺术,顺其自然最好。

如果心里老是想着借助书法给自己争名逐利,那么,从起点就已经走偏了路,这样即使练习一辈子书法,也只能停留在写字匠的层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技法和修养哪个重要?能练好书法的人,格局都很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vt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