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反思
有朋友問我說,在各色寫作變現文和碎碎唸雞湯水文搶灘刷屏的JIANSHU,你為什麼熱衷寫這類沒有什麼讀者的文章呢?而且這種正兒八經寫的文章動輒就被鎖文,還不如發發圖片打打卡,也一樣能擼鑽刷“存在感”,何必非要在這些敏感題材上白費勁,浪費時間。
我知道,我最近寫的這些文章(我認為我一直都是在寫"文章",因為我從來沒有放棄對文字的態度)有點不合群,甚至有些不合時宜。一些朋友會對這樣的文章有不同的看法,對此,我是十分理解的。畢竟一個人的寫作方向是很自我的東西,能在某一個領域或垂直度上堅持寫下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也有的朋友“發現“我最近寫的這些文章“錯別字”開始氾濫,不太像我以往的文字風格。不過大多數朋友還是心領神會的,因為要規避那些所謂的“敏感”詞語和“犯忌”的內容,有時確實沒有更好的替代,只能以博大精深的中囯文字來張冠李戴了。
包括這篇也是,你不知道哪個地方會踩雷,唯有避實就虛地點到即止。這種淺嘗即止的“寫作”,有些無奈,但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寫的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把握。
『音樂文章』 | 蘆蕩深深深幾許……是我計劃近期落實的一個學習寫作的練習計劃。這個以《交響音樂·沙家浜》為素材的系列會以『音樂文章』及『書法文札』的形式進行"連載"。這也是之前【情迷鄧麗君·淡淡幽情】系列連載被鎖文下架之後,我從喜歡的音樂素材中確定的一個新的落筆點。

在我看來,一張經典的CD就像是一本書,值得你去慢慢讀,慢慢理解。有人喜歡拆書,我則喜歡“拆“CD。因為音樂確實給我很多的感覺,這些感受也同時觸發著我對文字的理解。
我習慣從旁觀者的視角去寫人文藝術類的文章,我覺得這樣能讓我的文字真正得到鍛煉,所以只要是能吸引我的人文題材,我都會去嘗試。
這跟我的經歷和思想無關,我只想做一個中立的寫作愛好者,跳出自我去觸摸寫作本身,其他與寫作無關的東西,都不會是我寫作的靈感來源和素材範疇。
樣板劇,我只是從藝術本身去發現和學習,這跟看《三國》拆“紅樓”沒什麼區別,都是興趣作祟。

所以,寫這個題材,也是很純粹的一種學習和實踐,因為我喜歡,僅此而已。我不會在意除此之外的東西,像上一次寫【情迷鄧麗君·淡淡幽情】一樣,我會把這張CD的歌都用筷子去抄撰一次,每一首歌,都寫一篇『音樂文章』 。
有人可能會說,是不是因為是【藝術】、【書法】、【音樂天堂】三個專題的推賤作者,你就要狠勁刷存在怕被踢粗啊?老實說還真不是,因為我不會為這個改變自己的初衷,而且為了不被踢粗讓我去日更寫水文抄網文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即便保證不了更文而被踢粗,我也無所謂,能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足夠了,其他的,看你自己怎麼看了。

所以,我通過這幾天寫蘆蕩深深深幾許……,也開始有了一些新的調整,我想安安靜靜地練習書法,認認真真地寫點東西。
50萬字的“寫作”文字量,並不能證明你是否有什麼進步,別相信“寫xx萬字就會如何如何“的雞湯,只有每一篇文章你都從零開始,才會發現自己差在哪裡……
我想,因為喜歡寫,我會好好對待每一篇出手的文章。其他的,說多無謂。

言歸正題說說這篇 ❺ —— 魚水情。
欣賞
《軍民魚水情》是《沙家浜》中最溫馨細膩的一幕。於是,我換了用簽字筆來書寫這段戲詞。
這個唱段無論在京劇中還是在交響樂中,都在表現形式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是採用對口詞“接龍”的方式把人物對話和演唱糅合在一起,十分新穎別緻。
沙奶奶和指導員的對話,串結的是故事的發生和發展。故事的發生是“一部分仝志要歸隊了”,矛盾點是“那哪兒成啊!”,轉折是“你待仝志親如一家”,發展則是“到那時……”,而最終的高潮,是“等到那雲開日出家家都把紅旂掛”。
整首唱詞以對話串結,表現了一種軍民血濃於水的深情厚誼,抒發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如一人的純樸感情。

交響樂版中增加了一個小組唱,將原來京劇版的對唱改成了對唱與合唱相結合的表現形式,這也是交響樂版在洋為中用"移植"改造過程中的一大亮點。
所以,在京劇版中是“你待仝志親如一家”,在交響樂版中則是“你待我們親如一家”,這一變化是因為表演形式的變化做出的調整。
而這樣的處理,令這段對唱有了更豐富的層次,表現形式和效果都有新的“升級”,軍民之間的“魚水交融”在管弦樂和合唱的烘托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軍民魚水情
(《交響音樂·沙家浜》選段)

沙奶奶:“指導員!”
郭建光:“沙奶奶!”
沙奶奶:“聽說有的同志要走,是嗎?”
郭建光:“是啊!一部分仝志的傷已經養好了,要回部隊去了!”
沙奶奶:“那哪兒成啊!~~~”

“仝志們殺敵掛了花
沙家浜就是你們的家
鄉親們若有怠慢處
說出來我就去批評他!”

郭建光:“沙奶奶,我對您倒有個意見呐!”
沙奶奶:“對我有意見?那就快說吧。”
郭建光:“好!那您就聽著……”

“那一天仝志們把話拉
在一起議論你沙媽媽~~~”
沙奶奶:“說什麼來著?”
郭建光:“七嘴八舌不停口……”
沙奶奶:“噢,意見還不少呢!”
郭建光:“一個個伸出拇指把你誇!”
沙奶奶:“我可沒做什麼事。”

眾傷員:“你待我們親如一家
精心調理真不差
縫補漿洗不停手
一日三餐有魚蝦
人人都說似這樣長期來住下
只怕是心也寬體也胖
路也走不動山也不能夠爬
怎能上戰場把敵殺?”
沙奶奶:“瞧你們大夥兒說的~~~”

郭建光:“待等仝志們傷痊癒……”
沙奶奶:“傷痊癒也不准離開我家!
要你們一日三餐九碗飯
一覺睡到日西下
只養得腰圓膀又紮
一個個像座黑鐵塔
到那時……”

眾傷員:“到那時身強力壯跨戰馬!
馳騁江南把敵殺
消滅汗奸清匪霸
打得那曰本強盜回老家
等到那雲開日出
家家都把紅旂掛
再來看望——”
郭建光:“你這草命的老媽媽!”
接下來,我計劃抄寫難度較高的阿慶嫂唱段《引誘敵人來打槍》,網上的圖片劇照素材非常有限且質素很差,這個系列作圖所用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可誰讓我是視覺優秀作者呢,為欣賞我的讀者呈現最優秀的畫質,是我最大的快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