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的父亲过世后,小王在整理他父亲遗物时,发现了100多个贴过邮票、盖过邮戳的旧信封,他以为里面装着什么收藏品,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空的。再仔细一看,这些信封上都是一个人的字体,原来都是自己寄给父亲的信。
既然是信封,里面就应该有信,可是这些信封为什么会是空的?原来,小王是用这些信封给父亲寄生活费用的。
小王的父亲不识字,小王每次寄生活费时就没写信,没想到生活费花完了,信封却没扔。它们被父亲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当做古董一样收藏起来。
小王的父亲是位台湾农民,十几年前身体不再硬朗,小王劝说父亲把土地交给别人耕种,自己每月寄生活费给他。
这些信封上的邮戳记录了1982一1994年期间,小王从台北到台中,从台中到土城,从土城到新竹,再从新竹回到台北的生活历程。父亲不识字,也不知道是否能看懂信封上邮戳记载的日期和地址?
父亲的收藏:那些饱含深情的实寄信封小王看到这些里面没有信的空信封,心里百感交集。这些贴在信封上不同的邮票透露了当时社会的脉动;不同的邮戳日期和寄信地址,记录了那些年他的人生沉浮。
早知道父亲这样看重他寄来的信封,真后悔当年没有写上几个字,哪怕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哪怕是随便向父亲报个平安?这下可好,父亲花完了生活费却舍不得丢掉空信封,他似乎想从中读出除了那每月必到的生活费以外关于儿子的一切信息!可是,他老人家盼来的只有代表物质层面的“生活费”,却没有代表精神层面的语言交流。
自己是多么愚顿不悟,怎么就想不到写信?父亲不识字,但是可以找人代读啊!一个年迈的老人,因为自己不识字,就读不到儿子的来信,听不到儿子的声音,心里会多么孤单和寂寞啊?
父亲的收藏:那些饱含深情的实寄信封小王想的没错,这100多个空信封就是见证。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父亲虽然不识字,但是每一个信封都非常认真的读过了。只不过父亲读信的方式比较特别,他不像我们是用眼睛读,他是用他对儿子的爱心在读。他一定是一边在读一边在想像,就像失明以后的莫奈,用心灵在作画;就像失聪以后的贝多芬用头脑在作曲。他的父亲识字的能力虽然关闭了,但是他想象的空间一定是打开的,他能够通过对儿子的爱,通过想象读懂儿子的生活。
父亲的收藏:那些饱含深情的实寄信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信封在父亲心里都不是空的,这里面装着的是一个年迈的父亲对远方儿子沉甸甸的思念。
想到这,小王把100多个空信封如获至宝的包好,他要像父亲一样把它们珍藏起来,因为,现在信封里装着的不仅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装进他对父亲的愧疚和永远的思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