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
大清帝王修建离宫的历史
1644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越过长城,直达北京,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
1684年,康熙由于不耐北京夏天的酷热,于海淀建造了畅春园之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去到这座离宫居住。
因此,大清的这第一座离宫,逐渐代替紫禁城成为帝国真正的权利中心。
康熙一生最爱牡丹,其第四子胤禛居住于牡丹园内。
有一年,胤禛邀请康熙于园内赏花,康熙在园子中看见了他12岁的孙子,弘历。祖孙三代难得相聚的这一刻,恐怕都没有想到,脚下的这片园林,会是日后闻名中外的圆明园。
康熙一生有50多个孙子,有些都没有见过面,但他很喜欢聪慧的弘历,甚至现在有种论点是说康熙之所以传位于胤禛,也是由于这个孙子。
而1722年冬,雍正即位之后,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宣布其将成为新的离宫。
这个离宫的总设计师就是皇帝本人,皇帝的祖先虽是草莽出身,但是他们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花了很多的心血去了解汉文化,可以说,雍正的文化和艺术造诣是非常深的。
而皇家画院中又集中了一批帝国最优秀的画家,除此之外,还有着非常优秀的工匠。
因此,圆明园的设计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也铭刻着雍正的政治意志和文化理想。
圆明园的建造工程,持续了三年。建成之时,有200座宫殿,占地约3000亩,周围有24000名皇家卫队日夜巡逻。
1725年秋,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
可以说,自从康熙在圆明园的原身牡丹园看见弘历的时候,这座大清园林就和大清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
圆明园——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
圆明园的宫殿各种各样,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建筑风格。




这些都是圆明园建成之后,宫廷画师根据圆明园的景观临摹而成。
后来,大清的第五代皇帝,乾隆即位之后,又再次扩建圆明园。当时的大清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均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
这一次的扩建,历时数十年之久。
乾隆还让郎世宁照着欧洲宫廷的模样建造了一座西洋画院来哄妃子的开心。
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在拥有着巨大财富的帝国手中建造起来,没有人知道修建圆明园究竟花了多少钱。
可是,当乾隆极其自负地执掌着眼前的太平盛世,大兴土木的时候,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开展的如火如荼。
-3-
结局早已注定的战争,圆明园不可避免的浩劫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这座旷世园林拥有100多处景观,将近1000座宫殿,占地5000多亩。
然而大清的皇帝还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
当乾隆拒绝跟英国互通有无之后,英国特使离开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这位英国特使说的情况很快就实现了。
乾隆去世仅仅40年,英国就强行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此,大清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1860年,为了逼迫大清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从而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组建了一支远征军,从广州长驱直入,矛头直指北京。
而大清的大八代皇帝,咸丰,面对这样的境况束手无策。
并且由于大清骑兵的武器落后,这支英法联军的队伍直至占据北京郊区,都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登陆天津北塘。
8月14日,联军占领军粮城。
8月21日,联军占领大沽口。
9月21日,联军攻破八里桥,撕开了大清的最后一道防线。
9月22日,咸丰在圆明园中跪拜祖先之后,逃亡至二百多公里之外的避暑山庄。
10月6日,法军占领了圆明园。
10月7日-8日,在圆明园中的正大光明殿,大清历代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英法联军设立临时指挥部,并且开始抢掠圆明园。
与联军同行的牧师曾在日记里写道:“夏宫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环境。这时狂想也想象不出的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必须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基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说明。”
圆明园被洗劫之后,咸丰答应了联军所有的要求。
10月9日,英法联军撤出圆明园。
10月13日,联军占领了北京外城,安定门,并把大炮方向对准了紫禁城。
10月18日凌晨,联军开始有条不紊地焚烧圆明园。
10月19日,英法联军撤出,留下了一地的瓦砾焦土,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包括圆明园在内,五座皇家园林都化为灰烬。
11月11日,大清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联军撤离北京。
1861年,雨果写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同年,咸丰皇帝于避暑山庄逝世。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残破的圆明园遭到彻底的毁灭。
1911年,在圆明园毁灭后半个世纪,大清帝国灭亡。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