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简友广场哲思
摆脱低层次的习惯认知,获得高层次的头脑判断

摆脱低层次的习惯认知,获得高层次的头脑判断

作者: 丘丘扎西 | 来源:发表于2020-02-14 21:30 被阅读0次

    只有真心才能看清世界真相,很多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

    ——《小王子》

    微博上有一段泰国广告,开头讲的是一位包租婆凶神恶煞地去自己的菜市场收租,对待租客怒吼不止,亲手摔掉租客的秤,指挥手下架起奄奄一息的孱弱菜农,这一系列表现被拍到网上,网民对她口诛笔伐她说她丧失人性,大家一致表示不再去这家菜市场买菜,让她的菜场倒闭。

    然而在广告最后出现反转,人们不知道她怒吼是要求菜农不要把烂菜充好,她摔掉的是做过手脚缺斤少两的假秤,被手下抬出去的人是身体出现问题,视屏中她骂骂咧咧怒不可遏的样子,是为了提高市场管理水平要求菜农不要把垃圾桶和蔬菜放在一起影响顾客心情。

    结尾是这样说的: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以你看到的作为评判;打开你的头脑,用智慧去看见没看见的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鲁迅先生说:“从来如此,便对吗?”个人的眼界有限、能力亦有限,在这物欲横流、一叶障目、片面信息的世界里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理智。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所理解的也许只是你的偏见,世界奥义无穷,每个人看世界都会带有自己的视角,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们都应放弃先入为主的本能,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找出属于人类进步的本有智慧。

    如果要寻求个人进步,必须要拒绝视觉盲区,接受理性思考;

    如果要寻求社会进步,必须要摆脱人云亦云,获得个性自由。

    1.用自己的无知去臆想世界,蹲在井底永远只看到一口天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拍摄了人类手术的发展历程,记录了科技历史性变化。

    片中医生有一段话: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像一个深渊黑洞,

    我们不知道,我们手拿着提灯,

    我们照亮了一段一段,

    我们最后可能认识了一个局部,

    还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认识,

    但是我们是求索者,医学也一样。

    偏见源于无知,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判断失准,人们经常用自己的思维认识拒绝世界,凭借着固执骄傲的自我本性,以为自己的所知所见就是世界本相。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前段时间看了篇文章,小有名气的作者在旅途路上结识了18岁就出来打工的女子,一路聊下来发现这名女子不读大学,从不读书只从事社会工作没有任何烦恼,于是作者总结出:知识制造烦恼,不读书不学习依然可以生活的很好。他认为自己原来觉得读书可以解决问题是一种思维偏见。

    不读书,不学习能够减少现代人的忧虑是一种最大的偏见,是最低级且最有害的本能认知。没有烦恼是因为知道的太少,在女孩的大脑中世界只有她眼球那么大,生活只剩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当然无忧无虑。

    用自己的片段化认知去揣度世间真理的脉络和人类进化的真谛,不是误解就是心存祸端;用自己的业余涉猎去评判别人毕生钻研的专业领域无疑是盲人摸象、自说自话。

    如果只满足口腹之欲的低级追求,人作为高等生物和动物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低级的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探索学习还自以为是。

    学习知识和科学的目的在于“知新”,有专业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无垠的未来。

    2.不要活在别人所认知的世界里,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阿甘正传》

    朋友大学毕业后考入公务员行列,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旁人羡煞不已。然而去年他放弃了体制内的铁饭碗,转而投向自己的爱好游泳行业,成为一名培训老师,尽管漂泊辗转、收入不高,他却乐在其中。

    近几年,很多人放弃稳定工作改为自身创业,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年轻人该选择稳定还是挑战始终是论点频出的热门话题,二者都是个人选择,并无绝对的好,但如果只依据别人的看法知天下,就显得狭隘了。

    鲁迅先生说,要稳定,就放弃自由,要自由,就放弃稳定,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很多父母认为有编制的稳定工作才是正经工作,很多孩子认为这个世界遍地都是黄金,风险与机遇始终是并存的,关键是你能否做出选择,还是在继续犹豫等待。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男主1900天赋异禀,对自由的思考与孤独的品味化作流淌的音符在客轮上余音绕梁,他不为物欲所动,不为时间改变本性,在自我的毕生坚持中寻求快乐,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生活中太多的声音、复杂的环境经常会扰乱常人判断的神经,缺乏独立自主且理智的思考犹如大漠深海中失了指南,永远不知道路在何方。

    C罗因为球风、梅西因为身体刚开始都不被大众看好,二人最后却成为统治足坛十年并将继续的绝代双骄;马云、任正非等商业巨贾哪个不是顶着众人的怀疑眼光打造商业帝国;当众人怀疑路遥年纪轻轻作品未经时间历练而平凡的时候,《平凡的世界》赋予了多少凡人以神的属性。

    不盲目相信,让听闻成为认识真相的工具,而不能让它代替我们思考。别人眼中的世界只属于别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对能接受的,属于自己的路。

                                                                                 

    3.经验会蒙蔽你的双眼局限你的思维,过去的你永远揣测不出“未来”的心思

    心理学上有种“错误定价”的认知偏差,是指对一件事情的定价,就是自我认为这件事带给你的价值,而很多人只定价了一件事的短期价值。

    惯性判断造成的目光短视通常只评估以往及此时的价值,很少有人考虑事物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经验塑造的潜意识反应在人脑中自动生成,经常会说“依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等等,没有考虑环境带来的客观变化——此时非彼时。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中写费斯汀教授对男主的忠告时说:规则,是用来让你们学会经验的;而经验,则是让你们来打破规则的。

    习惯性经验在相对时空间内会帮你解决一些问题,但长期遵循经验会形成惯性封闭思维,受缚于自己的过往,封死大脑成长路径,造成认知僵化。

    一期《知乎周刊》给读者忠告:一个人,心中最难解得那些问题,通常不是源自知识的匮乏,而是思维方式的禁锢。

    丰富的经验+不断深入思考=成长

    丰富的经验=坐吃山空=落后     

    抛开过度自信,跳出自我看世界,对既定的认知反刍,除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去发现别人眼中和你未知的世界。

     

    认识世界,除了眼睛还有心灵;

    获得进步,除了经验还有创新。

     

    4.用自己的手脚去检验已知判断,你做和别人做不一样

    有个故事讲有一对和尚。

    师父说:“你抬头看到什么?”

    徒弟说:“天空。”

    师父说:“天空很大,但我可以用一只手遮住整个天空。”

    徒弟满脸不信的质疑。

    师父用手掌遮住了徒弟的双眼,问:“你还能看见天空吗?”

    孔圣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阳明说,知行合一。

    领袖说,实践出真知。

    个人认知不进行校正检验,永远沉浸在自我理解的思想麻痹中,相信自己的眼睛、偏好理解容易的事物是人类的本性,走出原有的惯性思维舒适圈,培养高层次的头脑理性判断本就是逆人性的事情。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人类进步通过实践检验自己已知的“真理”,一直于不断推倒重来中得到进步,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重建、不断怀疑,避免成为偏见少知的附庸,在永恒的探索中接近真相。

    美国作家理查德.德威特在《世界观》中提到:对于一个科学理论来说,不管有多少可以证明其正确性的证据,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通过自我实践,不断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刷新已有的世界认知,让初级判断的思维观念市场流通起来,互相较量验证,获得高级的理性判断。

    如果只遵循古法规律、只听取别人的看法、只研究书本上的现成,我们出不了自己的牛顿、爱因斯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你脚底就是全世界。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头脑思考现实,扩张自己认知的思维圈子,说不定有一天你发现牛顿是错误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摆脱低层次的习惯认知,获得高层次的头脑判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xs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