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兽读书
读《永乐大帝》

读《永乐大帝》

作者: 金兽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13:22 被阅读0次

1

本书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削藩讲起。

先是通过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斗争,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形象。“雨打羊毛一片毡”和“日照龙鳞万点金”的境界毕竟不同。

朱允炆有大志,但做事操之过急,且不坚定。

说他有大志,是因为他决定削藩。削藩之后,大权在握,然后才能让天下按照自己的理想前进。但他做事也太操之过急了,并没有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而是刚刚即位便开始了削藩的大动作,在自己的实力还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就这样做,其实已经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朱允炆也太不坚定,心软。有包容之心是没错的,但是人善被人欺啊,最后不仅皇亲国戚不怕他,就连太监都背地里说他的闲话,这样的人,和朱棣争雄,胜算确实不大。

相比朱允炆,朱棣的文治武功都要更强。常年的征战,让他获得了军伍的广发尊敬;本身皇族的身份也为他争取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再加上他做事果决,运筹帷幄,岂有不胜之理呢。

写完了朱棣和朱允炆的斗争,朱棣这个人的人物形象也就立起来了。

然后顺水推舟写朱棣开疆辟土,写《永乐大典》的诞生,写郑和七下西洋,写御驾亲征,写迁都北京,种种帝王的荣耀加之于一身。

因为已经有了前文对朱棣的敬佩之情,读者读到后文这些千古伟业的时候便不会有德不配位的感受。

2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基本都是根据史实来安排内容的。

虽然也有大量细节的描述是否真实可信见仁见智,但也可以理解这是为了把书籍的内容串联起来所做的努力。不管怎样,大的基本历史事实是清楚的。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对建文帝是否真的死亡,郑和下西洋是否是接受了密令去寻建文帝的传言,本书并没有太多涉及。只是写出其中的疑点,但并没有据此臆断,然后大做文章,这样的做法博得了不少我的好感。

3

如果说读完此书有什么不满,我有一个感受。

书中对人物起落和历史兴衰的轨迹描述是非常清晰的,但是缺少对背后深层原因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层面的分析。

比如朱棣之崛起,我们能从书中看到这是朱棣本身能力的体现,写出了历史大潮里的人,但是对历史大潮本身描述不足。

我这也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相关文章

  • 读《永乐大帝》

    1 本书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削藩讲起。 先是通过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斗争,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了永乐大帝朱棣...

  • 永乐大帝

    提到明成祖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杀人无数的朱棣吧!是的,他残暴奢杀,用油锅烹死不服从他的大臣,灭杀他们所有的亲属。因为...

  • 永乐大帝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知人善任,雄武之略,同符高...

  • 永乐大帝朱棣

    朱元璋一辈子辛苦,为了子孙江山永固,费尽心机,杀功臣无数,等他把这一切都安排好,就放心地去了,结果却留下一个愁眉苦...

  • 《皇朝帝事》之明朝(三)明成祖朱棣

    作者:邓育 《皇朝帝事》之明朝(三)明成祖朱棣 朱棣,明朝第三帝。年号永乐,故称其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 从永乐到宣德-永乐大帝

    公元1402年7月17日,朱棣继承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帝位,改元永乐,史称永乐大帝,此时很多人心中会有一个疑...

  • 圆珠笔临永乐宫壁画

    圆珠笔临永乐宫壁画:南极长生大帝

  • 听赏《永乐大帝》

    这几天,终于把商传所讲的《永乐大帝》听完了。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的商传,与作为中学高级教师...

  • 无可复制的忠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明朝那些事儿》,本是冲着朱重八、永乐大帝和“...

  • 简书日更第十三天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2 【内容】第五、六章 【作者】浅梦 昨日说到永乐大帝的两大成就:《永乐大典》的完成以及迁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永乐大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oh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