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瘦竹斋文集故事
清纯刚烈尊贵的丫头晴雯

清纯刚烈尊贵的丫头晴雯

作者: 瘦竹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5:54 被阅读60次

    1清纯刚烈尊贵的丫头晴雯      杨连山

         红楼梦诞生后,把红楼梦改编为各种各样文艺形式的再创作就接连不断,很多再创作者往往着眼于主角式人物,譬如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袭人等。南阳市文联原副主席、南阳影视家协会主席、南阳红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剧作家李成军经过多年打磨,数易其稿,成就了六场剧本《晴雯》。在《晴雯》一剧中,用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清纯、刚烈、尊贵的丫头晴雯形象,则是第一次以一个丫头为主角的新尝试,填补了《红楼梦》人物戏剧改编人物形象画廊的空白。剧本中,改编者紧紧把握着曹雪芹塑造晴雯形象的情感脉搏,通过镜头感极强烈的戏剧冲突来突显晴雯的舞台形象。

        首先晴雯是高贵的。

    晴雯在红楼梦中身居又副册之首,她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乌云浊雾”,又“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自然就风流灵巧招人怨了。但是,在作者的心目中晴雯乃是一个冰清玉洁碧玉般晶莹透明的女儿,视为黛玉一样的仙姝,并无出身卑微下贱的俗见。晴雯虽然出身卑微,身为奴隶,却心比天高,是“小姐”心性,高贵而且纯洁。虽然列在又副册,但却是作者心目中的上上之人。

    晴雯和书中的秦可卿、妙玉、龄官一样,都是神龙,首尾难见。书中不知她出身何处,父母是谁,有何历练,她只是赖大用银子买来的、用以讨好主人献给贾母的小丫头,年方十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儿,她是清纯的,她冰清玉洁;她心比天高,是何等的尊贵,她有着冰雪一样的心,有着松柏一样的质。她是尊贵的,有着刚烈的个性;她从没有攀高枝的想法,她看不起得到王夫人一点点赏赐就沾沾自喜,受宠若惊的袭人们,她深知袭人与宝玉的风流韵事,讽刺袭人为哈巴狗;她不畏奸诈仆妇的构陷,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晴雯的高贵在于她的心灵,她就是贾府里的屈原。在书中,王夫人听信谗言将晴雯叫过来训话,“你天天作这轻狂样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针对这般责问却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自保,轻轻地避重就轻,从自己的来历说起,将自己的责任推与袭人、麝月、秋纹几人身上,反而显出自己置身事外,同时对于王夫人的无理取闹也显出自己的不卑不亢。从这番问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晴雯对于莫须有的责备是不会向其他奴才那样忍受的,她对于自己地位及身份的定位远在奴才之上。也正是这种没来由却又是时代不允许的尊严感铸就了晴雯的悲剧结局。

         其次,晴雯是勇敢的。晴雯最富有反抗精神,她敢于反抗现实中的恶势力,不畏强暴。晴雯聪慧机智与勇敢刚烈集于一身。如果说袭人是细致小心的,那么晴雯便是机智勇敢的,最能说明这一切的就是书中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宝玉对于老太太送的俄罗斯国的雀金裘“不妨后襟子上烧了一块”,对于明日急穿的褂子被烧,连能干的织补匠人都因不知何物不敢缝补,晴雯却在这时知难而上。晴雯在关键时刻证明了自己的机智与勇敢,“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晴雯这时在病榻上,面对宝玉的困境也只能“说不得,我挣命罢了”,于是“一面说,一面坐 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脚轻,满眼金星 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挨着。”这一切,对在危难时刻的宝玉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所以,宝玉对于这种带病织补的勇敢行为很是感动,结果织补后竟“哎哟一声,便身不由己倒了下来”。可以说晴雯是可爱的,对于突发事件反映是机敏的,对于困难是勇敢的,这些也体现在晴雯的整个人生中,也为她整个个人魅力添彩。

         第七十四回中最能体现出的晴雯勇于维护自尊的反抗意识。无畏的率真与感情的真挚。晴雯犀利的言辞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尊严价值,也将自己的率真暴露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下。晴雯作为反对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虽不是十分彻底地自觉起来造反,却也表现出了时代的真实想法,至于其悲惨结局,也是对于时势的一种映射。一个奴才丫头在那样的社会中,保持了自己率真的性格。在剧本中,对于撕扇子这一细节浓墨重彩的描写,就说明了一切。对于宝玉的赔礼道歉,晴雯作为一个天真的少女提出了撕扇子的无理要求,在得到宝玉的许可后竟然当真撕了起来,正对宝玉的个性。晴雯仅因宝玉的几句气话便借题发挥,不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竟然提出撕扇子解气,这对于宝玉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下人来说真是越界行为。在封建礼教中,奴才怎敢有自己的想法及要求,甚至跟主子闹翻。第七十四回中更是深刻体现了她的维护自尊的强烈意识,以自己的伶牙俐齿证明自己的尊严,不畏强权。这种率真是无邪的也是无畏的,对于不同的主人来说这样的任性是不被允许的,可以说宝玉是个巧合,但是改编者并不认为在其主子手下便能掩盖晴雯这种性格。死时才16岁的女孩身上则更加深刻地体现着这一点。作为曹雪芹笔下形象最为丰满完美的晴雯,身上独具的性格也似乎是作者最为欢喜的。

    再次晴雯又是果决的。晴雯在病危时,宝玉去看她,她毫无顾忌,不管不顾地把她的指甲和贴身小衣送给了宝玉,以此表明他爱宝玉的心迹。虽然这种表白来得有点迟。在撕扇子事件之后,宝玉已经明白了她的心。一个如此清纯的女儿,在生命的终点,与宝玉做了心灵的互动,两人心心相印了,她觉得她就是死,也知足了,她的一生有宝玉爱她,也值了。演绎至此,剧情达到了震撼人心,惊心动魄的高潮,在畅翰淋漓的情感碰撞中,晴雯终于凝聚了临终前的最后一声呐喊:“宝玉,宝玉······”我们还能怎样去要求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弱女儿去历经荣华富贵,晴雯有了惊心动魄的爱情体验,也可以慰藉她的在天之灵了。呜呼,我相信,观众看到这里,心灵必会受到震撼和感动,对晴雯悲惨的一生,对晴雯坎坷的遭遇,洒一掬怜惜的清泪,晴雯用她诗一样的生命华章,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生命颂歌,晴雯用她高贵的尊严,感动了万千读者的心。

        戏演至此,晴雯的生命之火熄灭了,晴雯的生命之幕落下了,舞台之幕也徐徐闭上。

    2申报南阳市第3届道德模范材料

    14位烈士找家  圆烈士回家的梦

    内容提要

    14张烈士证,见证他们为了新中国解放献出的年轻生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面对烈士亲人的翘首企盼,热心市民杨连山行程两万余里,送烈士“回家”。

    事迹介绍

    我是南阳市第14中学校高级语文教师杨连山,2009年淘书时,在一个卖旧书人家里,发现了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我以不菲的价钱,把它们买了下来。从此,我踏上了执着地为烈士找家的漫漫长路。

    2009 年1月6日,在南阳一个卖旧书人家里,我见有一个文件夹,装有14份五一年邓小平、贺龙签发的二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这些烈士证是1951年签发的,到现在已近60多年了, 60多年的岁月,却怎么也遮掩不住烈士那鲜活的生命!我按捺着心中的惊喜,向藏主问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成交。

    自从淘到这14份烈士证,我昼夜难眠,寝食不安,下决心要找到烈士家人,我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烈士证简介,并对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妻子梁金丽把烈士证、革命英烈名录、烈士证简介进行了复印,作为寻找烈士亲人的资料,然后着手收集资料,我查阅了南阳县地名志、《南阳县志》等南阳文史资料。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我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但由于姓名不对、地址不详、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解放后行政区划变更和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14份烈士证一直未 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于是,我按照烈士证上提供的烈士籍贯,开始调查寻找。还通过多种形式查访,如发动亲 朋好友调查打听,打电话询问。在新浪网上开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把烈士名录登录在博客上,逐日写一篇博客,提供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并把新浪网上的博客,贴在南阳吧上,扩大寻找的范围,在网上寻找烈士亲人。

    在寻找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不少烈士籍贯一 栏的信息相当模糊,大多只写了南阳县人。再加上烈士家属的搬迁,村落名字的变化,烈士的亲人,有的已经故去等原因,为烈士寻亲犹如大海捞针。但这些困难没有让我退缩,决定迎难而上,为了扩大寻找的范围,我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带上简单的午饭和开水,到原南阳县周边村庄进行寻访。甚至骑车到社旗、邓

    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行程二万余里。累了,放好自行车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白开水;饿了,打开妻子为我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

     后来,我感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应该利用社会爱心人士、媒体的力量,来共同寻找烈士的亲人。我在女儿、妻子的陪同下,走进南阳晚报社,开始借助媒体的力量为烈士寻亲。2009年8月4日,《南阳晚报》在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题为《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导读,并在第6版刊登了题为 《旧书中发现十四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手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河报,南阳市电视台,河南卫视都市频道,情感密码,驻马店电视台,天中晚报,教育时报,东方今报,河南文史资料,南阳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五十多篇次的报道,南阳市民政局,和两区民政局,发动各乡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去,仔细摸排。南阳一些商家在卖场内,每天也定时用喇叭宣读为烈士找家的信息,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争相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介绍背景资料。09年8月10日,赵明山烈士经过大量调查核实,终于得到了确认,魂归故里。

     在为烈士找家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我一直执着地寻找下去。2010年3月,南阳市法院丁先生给他打电话,说他老家有一个大哥解放 前,外出当兵牺牲在外,解放后没有回来。我曾去调查寻找,正在进行核实。 2011 年1月,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以用亲情告慰英魂为题又进行了报道。在建党90华诞之际,为烈士寻亲活动再掀高潮。2011年7月,社旗县有人给我打电 话说: 他奶奶的娘家,有一个弟弟在解放前出去当兵,姓平,牺牲在外没有回来,我多次前去调查落实。2012年2月,河南台新闻频道驻南阳记者做了一期节目, 发动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寻找烈士亲人的活动之中。13年清明节前,河南电视台一套和九套、河南日报、东方今报、河南法制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酷网、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市电视台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为烈士找家再掀高潮。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六位南阳籍烈士赵明山、齐华针、单华荣、张文武、丁炳福、王清生找到了家,魂归故里。

    四年来,累也好,苦也好,我总觉得这不算啥,我不图名,也不求利,只有一个朴实的想法,给烈士亲人送一个确信,圆烈士回家的梦。建国60多年了,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却没有魂归故里。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他们早日回家。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没有回家,我就没有完成心愿,就会执着地寻找下去,为烈士寻亲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3演讲稿 我们  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叫 杨连山, 1962年6月,生于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今年51岁了,1981年参加工作。现在是南阳市14中学校的高级语文教师。几十年来,藏书是我的挚爱,并不宽敞的书房里,藏有3万多册毛选毛著,3千多册红宝书,3多千册连环画。藏书以毛选、毛著为专题,兼藏文革资料、乡邦文献、建国后的各类政治书籍和连环画、老物件等。这些藏书滋养了我的生命,它们成了我生命中的珍宝。淘书藏书,藏书淘书,在这条路上,我快乐地前行。09年元月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淘书时,在一个卖旧书人家里。发现了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当14份烈士证,映入我眼帘的那一刹那,我的心揪紧了,沸腾了。我便坚决地以不菲的价钱,把它们买了下来  。从此,我踏上了执着地为烈士找家的漫漫长路,一个个为烈士找家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时间追溯到 09年元月六日,淘书的时候,在南阳一卖旧书人家里,见有一个文件夹,装有14份五一年邓小平、贺龙签发的二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一见之下,大为惊喜:我惊的是,时间过去了58年,而这14份烈士证,却没有送达烈士亲人手中;我喜的是,我幸运地淘到的这14份烈士证,非常有文献价值,它们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的见证,是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见证,并且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用手抚摸着这些烈士生命换来的烈士证,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不安,它虽是一张张薄薄的纸,但它是烈士生命的实物。这些烈士证是1951年签发的,到现在已60多年了,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些纸张发黄的烈士证,用手捧起这承载着烈士生命的,沉甸甸的纸。60多年的历史啊,60多年的岁月啊,60多年的烟尘啊,却怎么也遮掩不住烈士那鲜活的生命!我按捺着心中的惊喜,向藏主问价,藏主一开始不肯说出价格,第一次没有成交。过了几天,我担心别人买走,又给藏主打电话询问,藏主约到他家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成交。

         满怀着得到珍宝的喜悦心情回到家中,我向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介绍了烈士证的情况,并一张张展示给她们看,她们的激动让我感动,我有个幸福快乐的家,一家人总有着一样的心跳。我讲述了烈士证上的信息,她们听后深受感动。女儿杨子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却对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感兴趣,崇拜英雄。爱看央视的防务新观察,军事纪实及战争题材的电影。电影《集结号》是以国共内战、朝鲜战争及建国初期为题材的电影,主要剧情为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下令以集结号为令撤退;惨烈的战争中,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他们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3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外,47人全部阵亡;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女 儿看了《集结号》后,特别崇拜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的解放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当听了我的讲述后,她当即决定和父母一起寻找烈士的亲属,做生活中的谷子 地,为这些烈士圆回家的梦。妻子梁金丽向我建议:你应该赶快寻找烈士的后代,让烈士英魂回家,把烈士证送到他们亲人的手中。因为这些烈士证在你手里,仅仅 是藏品,如果送到烈士亲人的手中,就是一个生命回家了,就是一份亲情回归了。妻子厚重质朴的话语,暖暖地让我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赶快行动起来,为烈士找家的信念。

    自从淘到这14份 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我昼夜难眠,寝食不安,下决心要找到烈士家人,我在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烈士证简介,并对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妻子梁金丽把烈士证、革命英烈名录、烈士证简介进行了复印,作为寻找烈士亲人的资料,然后着手收集资料,查阅了南阳县地名志、《南阳县志》等南阳文史资料。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但由于姓名不对(原因可能是烈士本人不识字,入伍时登记人员使用了谐音字)、地址不详(原因可能是烈士为了家属的安全而没有填写真实地址)、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和解放后行政区划变更、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14份烈士证一直未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于是,我按 照烈士证上提供的烈士籍贯开始调查寻找。还通过多种形式查访,如发动亲朋好友调查打听,打电话询问。在新浪网上开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把烈士名录登录在博客上,逐日写一篇博客,提供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并把新浪网上的博客贴在南阳吧上扩大寻找的范围,在网上寻找烈士亲人。

    漫 漫寻亲坎坷路,执着查访不觉苦。在寻找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不少烈士籍贯一栏的信息相当模糊,大多只写了南阳县人。再加上烈士家属的搬迁,村落名字的变化,烈士的亲人,有的已经故去等等,为烈士寻亲犹如大海捞针。但这些困难没有让我退缩,决定迎难而上,为了扩大寻找的范围,我通过熟人帮忙调查询问;自

    己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带上简单的午饭和开水,到原南阳县周边村庄进行寻访。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行程二万余里。累了,放好自行车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凉白开;饿了,打开妻子为我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

    后来,我感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该怎么办,应该利用社会爱心人士、媒体的力量,来共同寻找烈士的亲人。我在女儿、妻子的陪同下,走进南阳晚报社,开始借助媒体的力量为烈士寻亲。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河报,南阳市电视台,河南卫视都市频道,情感密码,驻马店电视台,天中晚报,教育时报,东方今报,河南文史资料。南阳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四五十篇次的报道,南阳市民政局,和2区民政局,发动各乡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去,仔细摸排。南阳一些商家在卖场内,每天也定时用喇叭宣读为烈士找家的信息,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09年8月4日,《南阳晚报》在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题为《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文章,并在第6版 刊登了题为《旧书中发现八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手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上述消息见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争相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介绍背景资料。南阳市卧龙区和宛城区的民政部门也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查访。从此,为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   8月5日,《大河报》A9版刊登了题为《南阳教师要为烈士找家》的报道。同时,南阳电视台也播出了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专题节目。就这样,因为这一份份的爱,为烈士找家的路在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柳暗花明了。   8月7日上午9时许,我接到了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打来的电话。他说,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消息见报后,市高新区七里园居民赵永全打来电话称:赵明山烈士应该是他的亲大伯。听到这个好消息的那一颗,我激动万分,泪如泉涌,180天的四处奔波,180天的望眼欲穿,180天的翘首期盼,180天的执着坚守,都在这一刻有了轻轻流淌的出口,都在这一刻如鲜花般绽放。今年69岁的赵永全,祖籍是南阳市高新区高王庄行政村苗庄自然村,其父叫赵昆山。赵永全说:“我从小就经常听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因为家贫,大伯于1946年外出逃荒。后来,有人说他当解放军了,也有人说他死了……我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他早晚都会回来。我母亲是在今年3月份去世的,去世前说得最多的还是大伯赵明山。她老人家说:‘我们还图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的亲人叶落归根。’”

    8

    月8日上午11时,我和南阳晚报记者、南阳电视台采访组一行6人,来到苗庄村,将赵明山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交给了他的侄子赵永全。悲喜交加的赵永全双手接过烈士证,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遗像前嚎啕大哭着说:“妈,大伯找到了!58年了,我大伯终于回家了。您的心愿实现了,您可以瞑目了。”当天中午,赵永全和姐姐来到自家的祖坟前,将这一消息禀告已作古的亲人。此时此刻,我心中欣慰、自豪得无与伦比。

    盛夏的风又吹来好消息。8月25日下午,河南省电视台记者窦东杰一行第三次来到南阳。由南阳市三初中退休教师李长海老师担任向导,我和寻访组驱车前往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寻找齐华针烈士的亲属。   在齐营村,我们找到了齐华针烈士的侄孙齐熙纯。于是,我们在齐熙纯的带领下,乘车前往西峡县田关乡岈子村,找到了烈士齐华针女儿齐伍云的家。齐伍云的丈夫、82岁高龄的李菊令说;“陈 赓、谢富治部队打确山的事我知道,为了牵制敌人,发起宛东战役,陈赓、谢富治决定攻打确山,战斗激烈得很,我军集中兵力,强攻确山县城西南一个山头,敌人凭借险要的地势,居高临下,负隅顽抗,解放军战士发起一次次强攻,都没有成功。后来,由于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我军主动撤出了战斗。攻打确山战役,解放军战士牺牲了两千多人,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战场的树木和小草啊。在场的人们,听了烈士女婿李菊令的讲述后,无不为烈士的英勇牺牲精神所感动,无不为战斗的惨烈流泪。

       确认这里就是齐华针(珍)女儿的家后,我从文件夹里掏出烈士证,走到烈士女婿李菊令面前,双手递给了他。我首先向他解释了这张1951年颁发的烈士证,为什么58年后才送达的原因,然后对他说:“58年 后的今天,齐华针(珍)烈士终于回家了,总算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我双手把烈士证交到你手里,了却了你们一家祖孙三代的心愿,你可要好好珍藏,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让后代人知道,自己的先辈中有人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值得自豪的事。”

        这时,记者窦东杰站起身来,推开堂屋门走了进去,只见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于是,他掏出手机给河南电视台打了个电话,然后对齐伍云的孙女李平说:“今年你考上大学了,每年的学费7800多元,你哥又正在上大学,家庭经济这么困难。我给台里联系了一下,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解决一点儿实际困难。台里答应给你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后天我带你去洛阳,到捐款仪式现场,给你解决1万元的学费。你和你哥都考上大学了,烈士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可以瞑目了。”当看到烈士后代眼中的泪水时,我已知道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9月7日下午3时,我和都市频道寻访组一行再次前往曹岗村。在张玉峰家中,我们和四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了座谈。据老人们介绍,张家在解放前,确实有一个外号叫四麻子的人外出当兵,后来下落不明。1966年,大队曾举行过追悼烈士的仪式,烈士名单中就有张文武。抗战期间(1942年或1943年)当兵,1948年11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4日在赵家山(位于太原城西南)战斗中牺牲。经过认真、反复的筛选、排查,寻访组最终确认张玉峰的四叔(四麻子)就是张文武烈士。于是,我把烈士证双手递给了张玉峰。接过烈士证,张玉峰的心情万分激动,泪流满面,哽咽着说:“58年后,我这个四叔终于回来了,我又悲痛又欣慰。我奶奶因思念四儿子哭瞎了、哭疯了,临终时也没能见到她这个儿子。我要到西地奶奶的坟前,告诉她老人家:您的四儿子终于回来了,您的遗愿终于实现了,您也能在九泉之下安息了。”听着张玉峰发自肺腑的哭诉,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寻亲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我相信有爱就有方向,有爱就有动力。     在为烈士找家的过程中,虽然有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我一直执着地寻找下去。10年3月,南阳市法院丁炳法给我打电话,说他老家有一个大哥解放前,外出当兵牺牲在外,解放后没有回来。那是65年前的事,民国36年年成,家住方城县的父亲,因为家里穷,没有饭吃,一家人饿得实在没有办法,逃荒到南阳红泥湾白营,没有房子住,就住在一个草棚里。丁炳福兄弟4人,奶奶遭地主恶霸欺辱。47年他大哥在一天夜里,悄悄的出去当兵了。48年的一天,同村出去当兵的人回来说,在48年4月份,他大哥参加的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随刘邓大军南下,走到镇平桐柏庙时宿营,夜里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包围。突围时,他大哥所在的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丁炳福身上多处受伤,仍顽强战斗,后来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当我去白营调查时,姓名、参军时间都与烈士证不符,线索又断了。11年1月13日,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以用亲情告慰英魂为题又进行了报道。在建党90华诞之际,为烈士寻亲活动再掀高潮。11年7月,社旗县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他奶奶的娘家,有一个弟弟在解放前出去当兵,姓平,牺牲在外没有回来。12年2月,河南省新闻频道驻南阳记者做了一期节目,发动全社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寻找烈士亲人的活动之中。

    四 年来,累也好,苦也好,我总觉得这不算啥,我不图名,也不求利,只想着这些烈士,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的灵魂在流浪。这是一件让我们后人于心不安,满怀愧疚的事。又想着烈士的亲属,已逝的或活着的,他们60多年的思念和牵挂又该寄往何处。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有的找的了家,他们的亲属是烈属,享受了应该享受的优待和光荣。而这些没有找到家的烈士,他们的亲属不是烈属,有的可能解放后划成了地主,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批斗,受了多少委屈。他们无法享受应该享受的优待和光荣。在寻亲过程中,我每到一个村庄调查,都有不止三两个解放前出去当兵,牺牲在外,没有回来失踪的人,建国已63年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还在医治着战争的创伤。所以,为烈士找家,是时代的良心,是民族的良心,是国家的良心。为了让这些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英烈,魂归故里,让他们能在九泉之下安息,从而圆他们亲属几代人的心愿,我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不辞辛苦地为烈士找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已经找到了南阳籍烈士张文武、齐华针、单华荣、赵明山四位烈士的亲人。其中不少烈士亲属,都不知道亲人当年去干啥了,当我把时隔半个多世纪的烈士证,递交到他们手中,他们悲喜交集,热泪盈眶,听了我的介绍,他们才知道,自己家人是为了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是死得其所,无比光荣。建国60多年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与我们渐行渐远。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可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不可缺失啊。许多年轻的一代,对战争岁月愈来愈冷漠,为烈士找家,圆烈士回家的梦,岂不是可以唤醒对那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岂不是可以唤醒人们对先烈们,英勇献身的牺牲精神的景仰,岂不是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随着一位位烈士回到了家里,我为烈士找家的信心倍增。目前,尚有10位烈士的亲人还无法找到。 这10位烈士的姓名和有关情况分别是: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一团炮兵连; 1947年7月,在木栾店战斗中牺牲,25岁。

    任守连,南阳县人;所在部队是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第七十九团;牺牲地点是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安葬地是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村西地东头第一排。这个烈士有具体安葬的地点,如果能找到烈士的亲属,可以去祭奠悼念。

    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村人;1947年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在张庄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参军时间:不详;所在部队是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第三连; 1947年5月1日,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只有17岁;若在今天还是一个大孩子,一个有着灿烂的梦想的青春阳光男孩儿。马福才  河南南阳人  37年参军,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 路占阳,南阳县人,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树战斗中牺牲,是6纵17旅50团3连副班长,年25岁 王清生,南阳县人,48年12月参军,49年12月26日在化兴战斗中牺牲,是13军38师24团战士,20岁 方长如,南阳县人,49年4月在渡江战斗中牺牲,是4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 丁炳福,南阳县人,47年参军48年在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是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是16军47师139团战士

    一想起他们牺牲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华,我的心就禁不住颤抖。在这里,我呼吁各位朋友,马上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努力,多方调查,寻找有价值的线索,让每一位烈士都魂归故里,我也会继续执着地寻找下去,为他们回家圆梦,了却烈士亲属几代人的心愿。在这里,我代表九泉之下的这10位 烈士,及这些烈士的亲属向大家致敬,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了,我给各位鞠躬。这些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这些烈士抛洒一腔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是,建国60多年了,他们,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却没有魂归故里,我们,生活在今天和平幸福中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他们早日回家。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没有回家,我就没有完成心愿,为烈士寻亲的脚步就不会停止。所以,我把演讲的题目定为  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4书生本色是情痴      杨连山

          从本质上说我就是一个书生,而书生是百无一用的。凡是书生都有一点儿痴情,有一股傻劲儿,时不时的干些啥事儿。我就是凭着一点儿痴情,用一股傻劲儿,花了二十六年时间,干了一件傻事儿——收藏了近四万册毛著、红宝书、连环画、文革资料、乡帮文献。

          我本是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的农村,是农民的后代,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爷爷辈儿大字不识几个,父辈儿也都是文盲,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却也识得工人、大小、上下几个字,小时候在锄地的间歇,在地头的树荫下用烟袋锅教我写过这几个字而且能用我写字的铅笔头记账。古人讲究耕读传家,耕是耕了,不过是租种老财家的地,可谓是世世代代的佃农;读却没有人读过什么书。所以我的家庭绝不是什么书香门第,簪缨大族。

          少不更事,童年时除了奶奶给我讲些民间故事外,可没有上过私塾,考过科举,中过状元。1970年上学了,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用功读书,一晃小学过去了。

          假若不是在青海西宁工作的大姐回来,买了一本《林海雪原》的小说;假若不是我偶尔看到了这本书,并且感了兴趣;假若不是在初一时遇见我的第一个贵人,班主任李新功老师,我这辈子也就和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的人生轨迹不会有什么两样。

    我出生在农村,家世又不显赫,自己天资驽钝,七十年代的农村是没有什么书读的。可是,偏偏大姐就拿回来了一本林海雪原,我偏偏就看到了这本书。一下子被书中惊险曲折的情节所吸引,一下子被书中形象鲜活的人物所感染,一下子被书中离奇壮烈的战斗故事所感动。由此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爱好读书了。于是就借书看,我千方百计把村上所知道的书都借过来看了。班主任李新功老师发现我喜欢读书,就借给我几本鲁迅的《二心集》、《花边文学》、《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鼓励了好好学习,多读好书。看了鲁迅的书,我的视野开阔了,读书的兴趣更弄了,爱书的心更切了。

          万幸我喜欢上了读书,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知识使我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抓住了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人生机遇,拼命苦读,靠死记硬背这点笨功夫,在参加高考时考上了师范。而考上师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拐点,那人生的竹节破开了,接下来就势如破竹了。调入社旗三初中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拐点,从此彻底跳出了农村。1992年调入十四中是我人生的第三个拐点,一个农民的后代进城了,成了一个市民。

          参加工作后有了经济收入,有了自己喜爱的书籍的条件,有了藏书的条件,于是就到书店买书看。因为自己爱好读书,教学时就把自己读书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又转授给了学生,并且在班里办起了班级读书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改变了作文课堂上限时命题作文的教学模式,每天给学生限定一个角度,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日记体的作文,比如星期一奇思妙想,星期二思想火花,星期三往事回眸,星期四读书感悟,星期五生活写真,星期六快乐天地,星期日身边感动,这样学生一星期就写了七篇作文。学校一个同事戚金明笑着给我说,你班里的学生,一天写一篇作文,学生们不光会写作文,那情书小纸条写的也很形象。我听了感慨道,我可是教学生写作文的,根本就没有想到教他们写字条。

         再后来,我结婚了,书也越买越多,家里书多为患,到处堆的都是书,老婆大人时常抱怨我说,成天买真些书,家里成个图书馆了,长此以往,家不像个家。每每遇到这种情景,我就调侃道,老婆啊,人家不是说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官人坐轿子,嫁给杀猪的翻肠子,你嫁给了书呆子你就住馆子(图书馆之意)。我可是给你存钱的,你把钱存银行了,利息还很低的,多不划算;买成书存书行了,一年翻几番,利滚利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能翻多少番啊。夫妻俩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了,潜移默化的受我爱读书的影响,妻子小琴也喜欢读书了,孩子们也喜欢读书。下班了,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学生也写完了作业,一家人围坐在柔和的灯光下,打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在书的世界了,品味着书的芳香,沉浸在书籍带来的喜悦幸福之中。于是心灵在静静的读书中纯洁起来了,精神在读书之中矍铄起来了,思想在读书之中升华起来了。

          因为自己喜欢读书,我现在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图书管理工作,管理着学校图书室十多万册书。在管理图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名著进课堂、名著诵读、课前十分钟朗读、课堂小话剧、百位书香家庭,亲子共读等活动。由于开展了这些活动,2009年我获得了南阳首届读书月读书人物称号,十四中学校获得了书香单位称号;2010年十四中学校王建校长的女儿获得了南阳第二届读书月书香宝贝称号;2016年我又获得了第八届南阳读书月金牌阅读推广人称号。

          90年元月在淘书时,发现了14份烈士证,面对着这14份还没有送到烈士亲人手中的烈士证,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薄薄的一张张纸,却是烈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悲壮牺牲的见证,是那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是那硝烟弥漫战争岁月的见证。面对着这些烈士鲜血染红的烈士证,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感天动地的故事。于是,我把为烈士找家的原生态日记,整理成永远的谷子地一书出版了。在书中我探寻了烈士们英勇献身的生命轨迹,拷问了烈士们生命的终极意义,纪录了烈士们漂泊异乡的心酸和无奈,追寻了烈士们的初心,缅怀了烈士们沙场悲壮牺牲,感天动地的精神。

          蓦然回首,二十六年藏书历程,在买书读书淘书藏书之中,我拥有着,喜悦着,幸福着,快乐着,满足着,感动着。如今我每当伫立在书房之中,面对着我收藏的三万六千多册毛著、红宝书、连环画、文史哲书籍。就像面对着后宫的三千佳丽。这些宫娥就是我的最爱。我在遐思之中仿佛是君临天下的朕,四海好书,莫非王书,率书之乐,吾与谁归。

    5悼南唐王孙

    呜哇呜哇,我呜哇哇地哭,泪水在心中泛滥,我的心沉浸在哀痛之中。

    2018年年8月14日,午饭前坐在客厅的电扇底下,抵御着炎炎酷暑,身上汗津津的,心里热乎乎的躁着。打开手机,惊见朋友圈一则微信,您好,我是李晓东弟弟李晓桌,我哥因病治疗无效,于8月13日离世,定于8月16日出殡。敬请亲朋好友前来送行。如有打扰,请予谅解。一见之下,大为惊诧。心为之一紧。吃惊的张大了嘴巴合不拢来,这是咋回事呢,这难道是真的吗,不过没有谁敢开这样的玩笑。这之前,我曾听齐英杰兄说过,李晓东去北京住院治病去了。心想有病就要住院治疗。治好了也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的医疗技术这么好,病嘛,一治就好了,咋会离世了呢,咋会就离世了?最近要出一期掬红一页,我还一直在筹划着选他一篇文章呢,操心着几位网友的文章都要有呢,这选的文章竟成了遗篇。谁知道掬红一页还没有出呢,哥你可走了,咋就这样走了呢,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是,离世的微信明明发在朋友圈里,我犹不敢信啊。因为他那么有朝气,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呢;因为他那么有才,一篇篇文章信手从笔端流出;因为他才这么一点儿大。他该有多少文章要写呀。文章憎命达,天妒英才啊,心中哀痛无限,欲哭无泪。

    睡了午觉起来,朋友圈网友玉音清凌发了微信,这段时间家有病号超忙,打开微信却发现南唐王孙因病去世的噩耗,震惊!悲伤!那个才情兼备文笔超好的同龄人,真的就这么走了!我看了,心里悲伤不已。我也是一万个不相信呢。然后铺开稿纸,我用沉重滞涩的笔写下了标题,悼南唐王孙。思绪飘过了岁月的云烟,我的眼前浮现出南唐的音容笑貌和我们兄弟相识相交相知的点点滴滴。

    1、神秘

    时光的隧道很容易就让我们缩短了时间的距离,很容易就让我们回到了从前,想想真得感谢时光隧道。我的最初知道南唐王孙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10月吧,一天很偶然的,我在南阳网注册了空间红香圃。因为爱好红楼梦的缘故,就特别关注南阳网红楼园地这个版块。不时在上面发些有关红学的帖子,后来还当了版主。当然也浏览些帖子。于是在南阳网红楼园地就见到了南唐王孙很多帖子。原来南唐王孙这主儿也好红楼梦,经常发些与红楼梦有关的帖子。于是看的津津有味,看的赞叹不已,看的击节欢喜。后来在别的版块上也常常看到这哥们的帖子,他写武侠,写玄幻,写网恋,写红学,写家乡,写青春。帖子看的多了,就想了解这个人,听红楼园地版主沉默说,南唐王孙肯定是网名。一开始很长时间,不知叫南唐王孙这主儿真名叫啥名谁。后来听说南唐王孙这个网名是他妻子的,他是借过来用的。这人原名叫李晓东,唐河人,在运输局上班,是运执局局长呢。这人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有点儿神秘,线下开展活动了,他神龙不见,很少出席活动。一次在滨河路举行红坛揭幕式,沉默说有人见南唐王孙来了,坐那儿听发言。会议毕,却没有打招呼,不吭声走了。这主儿真不够哥们,来了也不打个招呼说一声。我后来见了南唐王孙还埋怨他,哥你参加活动了,咋不说一声,咱弟们拍拍。呵呵,南唐有点儿神秘呀。一个人还是躲在幕后,有点神秘的色彩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明星们不都是故意制造一点儿神秘色彩,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吗。

    2、初见

    初见是在红学年会上,那年的红学年会是在南阳宾馆三楼召开。到自由发言环节,后排一个中等个子胖乎乎的小青年站了起来说,我是来参加另外一个会的,见这个会议室的门开着,就进来听听。一听心里很高兴,是开红学会的。我平时工作之余也好红楼梦,也写了一些红学文章。能在会上聆听各位大家的高见,实乃人生快事,很受启迪。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写些红楼梦方面的文章,有这样的机会了多参加一些活动。我坐在那里,默默地听了很受感动,心里感慨万千。这哥们,这哥们很有勇气啊,敢在一个陌生的会议上慷慨陈词,比我强多了,我就怯场,不敢再大庭广众之下说话。

    3、再见

    再见是在一次线下活动中,网友们都到xx去了,大家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胡喷海聊着。忽然有人说南唐来了。我抬头凝目,但见一个中等个儿,胖乎乎的小青年儿慢慢的走了过来。我两步并做一步行,上去执手道,哥可见到你啦,你终于现身啦,想的我夜不能寐啊。他笑吟吟的坐下,笑吟吟的聊着。话并不多。在聚会上每个人发言做自我介绍时,他道,我是南唐王孙,真名叫李晓东,唐河人,喜欢乡帮文献,去唐河了咱们聚一聚,聊一聊。啊,我初次见到的南唐王孙一米七零的中等个儿,眼睛炯炯有神,活泼、淡定、幽默,神情上似乎还带着一丝得意洋洋的俏皮。哥你的微笑的面容,现在还时时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你的文雅的谈吐犹在我的耳畔响着。可是,我的哥哥呀,一瞬之间,阴阳两隔,我只能用我笨拙的笔在纸上和你倾心畅谈。

    4、又见

    一日,在北京路家里正准备吃午饭呢,手机响了说,我是南唐王孙呀,有两位光影中国网美国北加州部的网友从美国回来了,在滨河路的大河人家吃饭,你过来吧,咱们拍拍。我说好的,很高兴咱哥们又见面啦。于是换衣服,穿皮鞋,下楼打的,一路直奔大河人家。蹬蹬蹬上得二楼,一步跨进房间。只见一张大桌子周围团团坐了一圈儿人。一见我进门,大家纷纷站了起来,南唐伸了左手,笑吟吟地介绍道,这是XXX,这是XXX,美国的客人,不远万里从美国远道而来。然后又一一介绍道,这位是二月公子,原名叫高钧的。我说公子哥我们早就认识了。这位是育影,这位是孤独侠,这位是秋月,这位是残冬璀璨。我一一握手寒暄问好。两位美国客人双手捧了一个小红包,里面装了一枚一美元的硬币,一张书签作为礼物,我道谢收下。郑重装入口袋里说,从今天起,我也是拥有美元的人了。席间大家边吃饭边较量些网上江湖轶事,公子哥对我说,你的文章在晨报上发了,秋月道,咱俩同版呢。我说谢谢公子哥,回头我找了报纸保存下来。南唐王孙还即席唱了一段刘大姐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在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恁要不相信啊,

    请往那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

    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南唐王孙边唱边微微的摇晃着头,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笑吟吟的很俏皮呢。一曲唱毕,掌声哗哗哗地响起。我道,哥你还会这一手呢。

    吃罢饭,因为还要上班,也没有随他们一起去张衡博物馆参观。后来在网上看了发的帖子和照片,南唐王孙神采奕奕的模样此刻在我的眼前晃过来,晃过去,不停的晃啊晃。

    5、稿费

    在滨河路梦巴黎酒馆举办线下活动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南唐王孙打的问,滨河路梦巴黎酒馆具体位置在哪里呀。我说沿着滨河路直行,到四坝东边路北,在二楼呢上来吧。过了一会儿,南唐王孙领着一位英俊的小哥儿走进了会议室,寒暄坐下后,我问,这是你的公子呀,上四年级。南唐王孙笑吟吟的说,真不愧是老教师了,看一眼就知道上几年级。过了一会儿,我拿出一本掬红一页和四十元钱说,掬红一页发了你一篇文章,这是一点儿稿费,不要嫌少啊,这也是一点儿心情嘛。南唐王孙笑道,算了。我说,不能算了,你不领我无法找会计下账呢。南唐王孙收下了书和稿费。于是我们头对着头,窃窃私语,说着男人间的悄悄话儿。到吃饭时,不知什么时候,南唐王孙又悄悄的不辞而别了,呵呵,这哥们!

    6、相约

    忽一日,我有感于南唐在红楼园地上发了那么多有关红楼梦的帖子,篇篇字字珠玑,文中多有真见卓识,敢言前人所未言。就给南唐王孙留言,把咱俩有关红学的帖子选一些,出个弟们集专谈红楼梦可否?南唐回复到,可中。这之后这事儿却黄了没有出成书。我也曾建言,你写了那么多文章,应该整理出版,可大做,中做,小做。大做就是找正规的出版社出版,举办首发式、座谈会,请媒体记者报道宣传;中做就是买个书号出版;小做就是自费出版留下人生的痕迹,赠送亲朋好友,也算为自个儿树碑立传了。南唐回复道,没有书号自费印刷感觉就像孩子没有出生证一样。我答道,从前刻书就有官私之分,有内府刻本、官刻本、坊刻本、家刻本。

    7、书评

    2016年1月在为烈士找了八年家后,下决心把2009年七八月原生态为烈士找家的记录印刷出版,作为为烈士找家的资料,也是对这件事做个阶段性总结。书出来后,在网上发了书讯。16年过了年开学第一天,南唐打电话说,我在南阳开会的,我让司机到学校拿书去了。于是,我匆匆回到家里,拿了书,郑重其事地签上,恭请南唐兄笑哂斧正。因为要开会,放在了学校大门口传达室里。后来南唐兄一连写了两篇书评,文中多有鼓励褒扬之词,看了令我汗颜脸红,可视作是对我的鼓励。再后来有人留言说文章有贾平凹的语言特色,我只能看作是调侃我的,我怎能和贾平凹相提并论,那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有天壤之别。

    8、古怪小精灵

    南唐王孙在网上是很活跃的,那真是一位荷枪攻击风车的唐吉坷德。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一个研究生叫古怪小精灵的,在南阳网上注册了空间。南唐和这位网友唇枪舌剑地你来我往,较量些江湖趣事。我上班干完了活儿,就点着鼠标看两个人的帖子。古怪小精灵,假如你在网上看到了南唐去西天极乐世界的噩耗,那么,请你打开电脑,和南唐道个别,说几句分别的话吧,从此天涯孤旅,阴阳有别就很难再见啦。

    9、公号

    仿佛一夜之间,南阳网事前也没有发公告,就关闭了,南阳网的一干子大伽们也就风流云散了。有一段时间没有和南唐联络了。可是,在我的心里还时时牵挂惦记着这个哥们,这个知音。于是在手机上加了好友,南唐兄以南唐风为名开了公众号,时常发些红米浅味——宝琴的隐喻、泥枪、杀年猪等文章,也常在南阳日报、晚报。南都晨报等报刊上见到署名李晓东的文章。心里很为南唐的勤奋喝彩,也反衬了我的懒散和饱食终日。

    10、临别

    如今哥呀,你咋就走了,也不言一声儿,就这样不言不语的走了。咱兄弟相交一场,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可送给你。那么我就给你交代几句话吧,我的哥哥:哥哥你走了,从此一别后,你要慢慢走,行行复行行,一步三回头。观望再观望,妻儿将你留,儿子牵你衣,妻子执你手。不忍相别离,何日再聚首。万里阴阳路,边走边挥手。你到天堂后,切莫为其忧。但愿两相乐,思念记心头。天堂似人间,贪官必定有。好色送美女,喜钱钱送够,打通关节毕,转世早点走。万事都不难,心里何必愁。下世托为人,还是好朋友。

    呜呼哀哉啊,我的哥哥呀,你可慢慢走。我在嚎啕哭,双泪腮边流啊!

    6南阳游踪二题   红香圃

    一、游王府山遐思

    2月20日,是农历正月十一,天阴沉沉的。因为过节牛肉羊肉吃的太多了,上火,嗓子疼,咳嗽,不再说养生宜清淡。于是至海旭诊所开了西药。复到办公室,开了电脑发帖子,织围脖,又看南阳晚报电子版,忽见一篇杜全山陨石展隆重开幕的报道。心想,应该去看看,结识这些天外来客。

    午饭后,骑了电动车经中州路,新华路至工农路第一个十字路口,见路西挂了杜全山陨石展的横幅。于是,进小巷,遥见王府山山顶六角亭矗立累石之上。进了大门,锁好电动车,先到西边展牌前,看王府山简介,又看陨石展图片及说明。然后踏着光滑圆润的鹅卵石小径,观看财运钟。又伫立滴水渠石旁,听叮咚悦耳的水流声,凝视着石头上的石刻图案,遥想当年那是何等的风光呢。耳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思绪早已飘向明代的岁月里,这些出土后重见天日的石头,默默地诉说着它往昔的前世奢华。

    复徐步至南墙根一排石碑前,伸颈睁目,尽全力观看石碑上湮灭不清的文字,它们是朱氏家族捐赠的四通墓碑,有的上面刻着先考  木木木先妣木木木之墓;有的刻着木木木之墓;聊聊一行数字浓缩了先祖一生的荣耀和功业。

    转身登山,拾级而上,见一尊佛像盘腿端坐石龛内,她是那么安静,那么慈禧,那么平和,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这花花世界的芸芸众生,倾听着他们的喜怒和哀乐。进半山腰石洞,洞内地上铺着猩红的尼龙地毯,仙桌上供奉着神像,香烟缭绕,一尼姑大声嚷,烧香的进来,不烧香的出去。我只好出去。

    脚踏石阶,手扶石栏,上到山顶,站在六角亭里极目远眺,林立的高楼可不是扒扒差差够着天,而是直插云霄。时代早已进入21世纪了,现代化的浮华与这历史的遗存相映照。人们不管如何努力向前,总是从历史的云烟中走来,身披历史的沧桑。有明一代的唐王们,行善也罢,作恶也罢,都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成幻灭。人民也只能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品味着演戏一般的历史,人民也只能从黄昏娶亲与喝汤的风俗里咀嚼着历史的无情和辛辣。

    收回飘飞的思绪,一步步走下山来,在过云楼前,付费3元,购门票一枚,抬脚跨进陨石展厅,迎面靠北墙是一排博古架,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碟碟罐罐。展厅中间玻璃柜里,静静地躺着一块块黑不溜秋的石块。哇塞,这就是来自遥远太空的天外来客吗,它们走过了漫漫长途,满身的风尘与疲惫,却难掩其清贵和风华;历过一番火焰的锻炼后,终于通灵了。那么,他们也像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一样能除么,我站在一块28.4公斤重的陨石前沉思,陨石不语,而一切尽在不言中,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了。正遐想呢,进来了一位个子中等,气质高雅的女士,对着主事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河南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请你介绍一下陨石的特点,说毕,手举摄像机拍着,主事人娓娓道来,我也就免费听了一番解说,方知这些陨石不凡的身世。

    临别,随手取了一册史志中的王府山,打算归家后细细地品味明朝的那些事呢。

    二、医圣祠记游

    公元2014年2月27日,农历是正月十八,乃开学的第一天。九点多看南阳晚报第二版志三快语专栏文章:先贤仲景,是医圣更是心灵导师.得知今天是医圣张仲景1863年纪念日,遂有去朝拜医圣,游览一番之意。

    于是,借去卧龙区教研室教科所送材料之机,沿滨河路至仲景路,远远地望见向东去医圣祠的小巷人头攒动,高大的汉阙矗立在那里,傲视着蓝天白云。医圣祠大门前人山人海,戏听得正津津有味,人群纹丝不动。推了电动车随人流到医圣祠西侧,存好电动车,怀着崇敬的心情从西侧门步入医圣祠,沿中间甬道北行,惊见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熠熠生辉。遂向东行,立于百寿亭前观赏。然后至医圣祠墓亭前,跪拜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脸现尊崇之容,心怀虔诚之意。正燃烧的香和表烈焰腾腾,炽热灼人,香屑纷飞。围观者纷纷手举相机拍照。

    来到张仲景墓东南角羊头前,周围挤了许多大人小孩儿,我等人稍少些,伸长了手臂摸羊头,羊头上满是摩挲的手。南阳有旧俗:医圣爷纪念日,四邻八乡的人们扶老携幼,齐聚医圣墓前,朝拜医圣,摸墓砖或羊头,祈求医圣爷保佑来年家人安康,去病健身,延年益寿。据老少爷们传说,灵验得很,一摸羊头,周身不得疾病。然后,我站在医圣殿前,观看大门二侧的对联: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大门西侧有人穿了印有木木医药研究所衣服,在那儿讲防病养生之道,周围一匝男女皆仰面敬听。进殿后,挤过熙攘的人群,到东边看陈列的医圣书籍。从殿里出来,又到后院转了一圈。从医圣殿西侧经过时,听见那人还在讲,啥叫养生,养生就是把养生二字颠倒过来,生养即可。胃有病了,吃不下东西,不要紧,多喝开水,时日一久,保管你啥都吃得下去。

    往前行,登上秋风阁,俯视院子里花花绿绿的人们,方悟出,人们对于平安的祈求,是多么强烈。健康是幸福的前提,有健康才有一切。下阁后,频频回首,犹记得去年游览时,登临的是东面的春风台。又前行,从历代名医像前经过,伏羲,扁鹊,华佗,孙思邈,钱乙,李时珍,叶天士,历朝历代的名医在眼前飘过。他们生前救死扶伤,医病活人,死后得人敬仰。

    出了西侧门,耳中听到的是大门前唱的正热闹的曲剧打金枝。这时,我回望医圣祠,隐在朦胧的薄雾中,而身边是涌向医圣祠朝拜的众生。

    7悼老屋    红香圃

          5月13日,五弟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大侄女杨阳出嫁的日子,定在农历4月13日,到时候,你和宝宝回来。我说,行啊。5月12日下午二点,我领了女儿杨宝宝坐1路公交车到东站,坐去青台的车回去。到李富户村时,我对杨宝宝说,今儿下午也不老热,我想领着你先到西地,看看你爷你奶。杨宝宝说,行啊,我跟着你去。下了车,我和女儿往南走去,远远的望见微黄的麦地里,伯和妈坟旁的塔柏青翠欲滴,心中满是敬意和虔诚。走到麦地南头,见付 木正在锄辣椒地。我忙走上前去,让了烟,打招呼说,锄辣椒地哩。付木说,你今儿下午回来了,还在十四中的,在南阳在那儿干就不动了。我说,是啊。然后和女儿到她爷她奶的坟前,我对杨宝宝说,你站那儿,等一会儿,我看看。妈的坟前,我栽的二棵塔松青青的,须仰头才能看到树梢。心想,塔松都长真高了,一眨眼妈过世可12年了,明年伯也十周年了。日子过得可真快呀,真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转到爷奶坟的东北角,上次回来,见碰倒的塔松,有人用土把树根围围,又用一个树杈支好了。我一手扶了塔松,一手把树杈又支好,松枝的新绿很鲜亮。从西边绕到伯的火池旁,有几块砖歪了,我用手扶扶。忽然,右手手指挤了一下,挤了一个血泡,很疼。心想,伯知道我和宝宝回来看他了,给我一个显影。我默默地站在那儿,几个坟上满是青青的杂草和构树的幼苗,心里空荡荡的,脑海里满是与伯妈相处时的往事。过了一会儿,无限哀伤的对女儿说,走吧。往南走着,一步三回头,怅然望着那几个寄托心灵的坟头。

          进了村西门儿,一户人家的门口,坐了两个老妇人,漠然的望着走过来的我们父女。我看了看,一个也不认识。幼时熟悉的生产队的一排牛屋不见了,是歪斜欲倒的半截破烂土墙。南边的空场上长满了杂树苗和荒草。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我却不认识了我的故乡。不认识了故乡的路,不认识了故乡的人,不认识了故乡的房屋。我熟悉的人不见了,他们上哪儿去了;我熟悉的房屋不见了,我熟悉的树也不见了。我在心里固执的念叨,这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不是,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哪儿去了,我在心里一遍遍地追问。

          穿过村子曲曲折折陌生的荒径,绕过一户人家,忽见老屋的院子很空亮。我惊呼,老屋的呀,老屋咋不见了,啥也没有了,老屋塌了。走到院子里,踏上土坯,但见满目枯树枝,到处是墙倒后散落的烂土坯、断青砖。这每一块土坯都有伯的血汗啊,这每一块青砖头,都有伯搬弄过的手泽啊。伯为了盖这6间瓦房,做了多少难,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呀。是伯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盖起来的。是伯一生业绩的象征。

          伯为了盖这房子,吃了多少苦,作了多少难。那时候我和五弟还小,帮不上忙。盖房子要有砖瓦木料。于是,伯托西张营的一个亲戚,给了他300元,叫他拉煤,他说他在平顶山煤矿有熟人。钱给他了,干急不见拉来煤,伯跑去催了一回又一回,就是不见拉来煤。经历了多少曲曲折折,煤拉来了,又说钱不够,有要钱哩。有了煤,伯央人做砖坯,做瓦。做瓦,伯累得最很。伯先把地里的土拉那儿,用钢仟打滋润,和好。切成块,扛到作坊,垒成跺,然后央人做瓦。伯忙着,我和五弟在旁边玩。

         烧砖瓦时,用生产队的牛车拉到东南地的窑上,又在草庙王的窑上烧了一窑。伯又去山里拉木料,过了几天,在一个早晨,妈正在做早饭,伯回来了,架子车空着,车上扔了几根木棍,车把上,绑了几根油条,伯说,回来时,遇上抢犯了,叫抢了,伯说时,脸上那种无奈、失望的神情,我永远也不会忘。后来,村庄西北门儿董家盖房子哩,来家里找伯借木料当架木用。伯本来不想借给他们用,因为董家是大姐夫王哥的舅家,伯抹不开脸面。勉强借给他们了。可赶还时,那了一根很细的木棍挡原来的大梁。伯用脚踢着木棍说,这会能当梁用。我还要你们原来抬走的那一根梁。后来到底没有要回了。据说董家梁不够,偷偷用了。最后,伯没有办法,生法又买了一根梁。

    好不容易备好了料,盖房子之前,先把三间旧草房扒了。在一个早晨,干活的人回去了,伯洗了脸,用毛巾擦脸的动作,我至今还记得。旧草房扒了,把家具放在坑东边的一个生产队的炕烟房里。黄昏时,二姐对我说,这就是咱的家。

          盖好了房子,漏雨,伯到湾长,找请的二个泥巴匠。他们出了个点儿,用土洒瓦上,迷着缝就不漏了。结果还不行。过了二年,伯又请村庄上的泥巴匠把瓦拆下来,重新上上,才不漏了。

    可能是地基不牢,后墙东北角的墙裂了一个缝,伯央了村庄西门的薛平安,垒了一个弧形的垛子支着。干了一天活,晚上了,伯叫妈做了几个菜,放在牌子上,伯和薛平安二人喝酒。我至今还记得,薛平安说,做几个菜,咱二儿喝几杯,比我吃个全场儿还高兴。

    盖好房子后,伯垫地,又自己砌界墙,垒高后却歪了。伯找薛喜峰五哥问办法。五哥说,编个麻绳搭梁上,再用捻草泥搪搪就好点儿。

           我记得老屋大门前的东边,有一棵石榴树。一到春天,石榴花开时节,火一样红的石榴花呀,染红了一院子。我天天从石榴树下过,仰头望着压弯了石榴枝的石榴,心里盼望着伯妈那一天会摘一个给我。可是,盼望到石榴被人偷走,也没有摘一个给我。那是一个下午,伯妈和我,不知为什么关了门。过了一会儿,满树枝的石榴都不见了,被人摘走了。只剩下一个小石榴娃在枝头荡呀荡,伯惋惜不已。

          我和女儿站在老屋的废墟前,默默无言。后来,女儿说,爸,走吧。于是两人到了五弟家。才坐定。我问,西院的房子塌了。五弟说,不住人不沾,光剩正间了。我把墙上的砖头清出来,有一万多块砖,盖这三间东屋,没有添砖。墙基没有清。我说,墙基不要清了,特别是西墙、北墙,留那儿吧。不然,将来和邻居叨叨不清。原来,老屋是五弟扒了。原来如此。

    第二天五点半,我起来后,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往南走去,不知不觉又转到了西院。看着空荡荡的院子,我的心里也空荡荡的。

         房子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只有满目的枯树枝,满地的断青砖,我哀伤不已。五弟恁稀罕那几块烂砖头,把象征伯一生业绩的6间老屋扒了。那每一块土坯都浸润着伯的血汗,那每一块断青砖,都有伯的手渍。我心灵归宿的老屋啊,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伯生前,多次交代我,要照顾好房子,可别叫它漏了,塌了。每次我答应的可好,保证招呼好房子。可是,我只有自责,我没有做到我的承诺。这深深的自责折磨着我的心。它就像老鼠一样啃噬着我脆弱的思乡情。

          这回回家,惊见老屋被扒了,象征着伯一生业绩的老屋被扒了,我心灵的丰碑也塌了。它埋葬了我童年的生活,也埋葬了我对童年的记忆。

          就用我这篇苍白无力的短文,作为我心灵的祭品恭献在父亲的灵前,祭我敬爱的父亲。就用我这篇词不达意的拙文,悼我从小生活其间,与之相伴了几十年的老屋吧

          作于农历4月初10伯十年忌日的第5天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纯刚烈尊贵的丫头晴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ro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