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at least the spirit of the ancient builders was at o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beholder.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要是早来一天就好了”,我心里想。
我有些犹豫。想着自己先坐动车到彭州,然后再赶班车来到白鹿镇,一无所获的回去似乎有些不甘。那么既然都来了,就走过去看一看吧,即使不能进去,在外面拍上两张照片留个纪念也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8625125/e186d20e12a19eb7.jpg)
五月中旬的四川,春暖刚过,酷夏即来,烈日虽未到销金铄铁的程度,但走在绿荫满路的山间,到处也是蜩蝉乱鸣,鸟雀藏匿。
双脚跟着标志牌的指示,往领报修院走去。一路上行人寥寥,不时能碰见几辆货车,看见几处楼房。路的一旁是青山,路的另一旁是绿水。从拥挤嘈杂的人海之中抽身到自然中,那种惬意正如出栏的鹿,撒欢地跑;破笼的鸟,鼓劲地飞。我的双脚,跟随着指示牌不问东西地向前走着。
前方有人家,从中走出一位大爷。
“大爷,上书院是不是不对外开放啊”,我问。
对于当地人,他们更习惯把领报修院称之为上书院。“上书院始建于1895年,1908年竣工,历时13年,定名为‘领报修院’。1932年,上书院与成都总修院对调,上书院改为神哲学院,与下书院(无玷书院)共同组成领报修院,成为当时培养全川乃至中国西南天主教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书院介绍牌上内容)
“不行。地震之后,里面的房子不安全,现在不让人进去参观了。前些时间来了施工队,正在对里面进行维修。”
“我这也来的太不巧了,我看公告上写的是从今天开始进行维修?”
“已经维修一段时间了。2013年维修过一次,这不5年了吗?又要维修了。”
“这个上书院修的很漂亮。”
“当然漂亮。前年法国文化节,来了好些法国的艺术家,他们就在上书院里表演。当时表演用的钢琴现在都还放在书院里面。”
书院已经维修了一些时日,这与公告所说从今日开始维修的内容不符。既然公告内容不可全信,指不定走过去还能进去一睹百年建筑的风采。
这样安静的好地方,也并非只有前来参观书院的人才会发现。由于距离成都不远,这也是成都人避暑消夏的好去处。“白鹿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山区,距离成都市区60公里。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败绩,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白鹿山今通称白鹿顶,其形如巨钟,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分外夺目,白鹿镇因此而得名。”(刚下班车,镇上车站内的介绍)
突然听得不远处的下方有流行音乐响起。顺着音乐望去,这里水流平缓,河床开阔。一群人正把车开到了河床边,有人忙着准备材料,有人正在架烧烤架,还有没事的人跑进河里网鱼捕蛙。
除了景色,沿途也途经了一个小区。小区安静极了,没有一点生气。几栋楼房应该是2008年地震后的重建。3公里的道路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已走过,还是未见得修院的影子,旁边山上有一农妇正在耕作,朝她喊了一嗓子:“大姐,上书院怎么去?”
“过了桥,往山上走就到了。”
往对面山上看去,隐约能看见修院中教堂的顶尖。顺着山势往上走,教堂门前50米处又摆了一块红色的公告,公告旁坐了好些村民。
“他们不会是在这里警告游客,不能进去参观的吧”,我心里想。
“可以进去参观吗?”
“可以啊。”
看着他们跟前摆着的一些山货,我明白了,他们只是在景点门口摆摊的小贩。
再往上走,便是修院的侧门。这里站着一中年男人,侧门的对面是一上了年岁的农妇摆着一些零食出售。
“可以进去参观吗?”
中年男人并不理我。不一会儿,他便从侧门进去,把门从里面给锁上了。他应该是在里面进行维修作业的工人。
我又去问农妇,农妇也告诉我这里还在维修,同之前碰见的大爷一样的说法,“我也不晓得要修到什么时候,本来说今天开放,但是还没有修好,说还要再修一个月。”
“这里不让进去”,我试探地问了一下她,看她能不能有什么办法。
“肯定不能进,现在那么大的机器放在里面作业,出了什么事情,那些工人可赔不起。”
“我还说过来拍几张照片,看来是拍不了了。”
“怎么拍不了?你顺着这条路走到修院背后去,正好拍它的背面,你就跟着这个大爷往山上走。然后你再去拍正面。”
大爷腰间别了一把镰刀,步子走的缓慢。往山上走的路上,又看见一张警告,说这里是发生灾害的频发区,不能停留。我几下便走到他的身后,聊了两句,他告诉我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拍完修院还得原路返回。
“领报修院(Annuaciation Seminary)为‘圣母领报修院’的简称,俗称上学堂,当地人亦称之为上书院,为天主教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1928年泥石流灾害将礼拜堂后堂及西楼冲毁,其后礼拜堂仅存残状,西楼未再重建。……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12日8.0级汶川地震中领报修院主体建筑几乎全部坍塌,仅剩下弧形楼梯等部分地上遗存。2009年,由中央拨款进行维修,讲领报修院修复到上世纪初竣工后的完整样态。”(修院门口介绍)
回家后翻开英汉大词典,对Annuaciation的解释如下:【宗】天使传报(指天使Gabriel向马利亚传报耶稣将通过马利亚成胎而降生;见《圣经·新约》);圣母领报节(3月25日)。
整个修院三面都环山,被绿树丛林包裹的严严实实。此地静谧清纯地沐浴在轻风阳光之下,在这样一处远离尘嚣的环境之中修行,也许更能修出一身仙风道骨。
沿原路返回,买了农妇一个皮蛋和一瓶饮料。坐在摊边,同她聊天。
“你家就是这里的?”
“对啊,就在刚才你走的那条路的旁边。”
“就是门口摆着很多假山的那家?”
“对,假山是我老头子去山里弄得。”
“我看介绍说,镇上还有一个下书院?”
“那个书院早没了,就剩这个上书院”,农妇问我皮蛋味道如何,告诉我这里做皮蛋的方法跟其他地方不同。
我细品了皮蛋之后,说:“那你给我讲讲这个上书院的历史吧。”
“1951年,就把里面的人全部赶走了。之后做过学校,我还在里面上过学。大跃进期间,这里是作为公社的食堂。文革期间,这里被成都军区总医院用过;武斗的时候,据说成都市政府要搬过来。”
“那修院里面还留着以前的家具什么的吗?”
“没有了,大约1953年的时候,那些人又回来了一趟,把家具什么的全部搬走了。当时我上学的时候,还有一个台子,那个台子以前是神父讲经的时候用的,做的很精美,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课用。”
“我看网上有人说,这里有几个态度比较凶的老太太。网友过来拍照的时候,她们还要收钱?”
“你说的是好早以前的事了,都是2008年的事了。当时有一些年轻人,主要是搞摄影的,发现了这个地方,他们就经常开车过来给顾客拍婚纱照。当时有两老太太,在这里收钱,她们说收的是清洁费。不过也没收几年,就遇上地震。我算一下,从06年开始收,06,07,08年就地震,你看没几年。”
“当时拍照的人多,你这生意也不错吧?”
“当然,你看我家旁边养了那么多鸡。当时他们在里面拍照,让我杀一只鸡,做好了,中午给端进去。当时是收他们100块。够四、五个人吃。走的时候,还要买我的土鸡走,我这可是真资格的土鸡啊。”
“那地震之后,就开始对这里进行维修了吗?”
“没有,是之后的事情了。应该是2013年左右吧。”
“前年这里搞法国音乐节,你就住在这旁边,有进去看了吗?”
“我哪有资格进去,我们都是闲杂人等,哈哈。你是开车还是走路过来的?”
“走过来的,其实3公里也不远。”
“是不远,今天又不是节假日,镇上应该也没车开这里”,农妇说着往家走去。
“今天还是有点可惜,进去拍不了。”
“你沿着路下去,走到修院前面去拍,就差不多了。你要进去拍,下个月过来,应该就可以拍上”,农妇停下来对我说。
“那我要拍修院的全景,我看对面有座山,那山上能上人去拍吗?”
“100多年前,有人站在那座山上拍过。你是看过那张照片吧。从照片上看,当时对面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了,现在树木又长出来了,不好上去。过了桥,有一个院坝,你从那里上去。院坝有人,你过去问问就知道了”,她又继续往家走。
“好的,谢谢你。”
我顺着路下来,刚才摆摊的小贩只剩下一个农夫,面前摆着刚剥的豌豆。
走到修院正面,能看到外围的建筑,但是无法看到教堂。只能站在这寂静的山林里,把刚才门口看到的简介又在脑子里面过一遍,也算神游了一回外围内的建筑。
“领报修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镇回水村,处于三面环山的深山之中。海拔高度为805米。建筑群坐西朝东,依山就势,由主体和附属房屋构成,系典型的中国近代仿西式砖木混合结构,两楼一底四合院,悬山式屋顶。领报修院总面积约36000㎡,建筑面积约7000㎡。其主体建筑,平面呈口字形,由礼拜堂、西楼、南北楼、东楼围合成中心金600㎡的内庭,东楼前则为外院。西楼居中建礼拜堂,……”(修院门口介绍)
过了另一座桥,找到院坝。院坝坐一老汉,抽着叶子烟,院坝挂了好几笼画眉。他告诉我怎么上山。
上山没几步,就看不到路了,早前的小路早已荒了。只得放弃。
老汉开始给他的画眉洗澡,我借了点水把腿上的伤痕冲了一下。
“这些画眉是自己养的,还是在山里捕捉的?”
“就在这山里捕捉的。”
“你怎么没上去?”
“上不去,根本就没路。”
“那条道早就荒了,不过你要是眼睛尖,顺着以前的痕迹还是能够走上去的。”
我没有接受他的鼓励,再做一次尝试,而是赶路往回走。
再次一个人走在寂静的山林中,我又想起了托马斯·哈代在《远离尘嚣》中的那句话,“至少在这里,古时的建筑者和今日的参观者神交了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