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的是《终身幼儿园》线上课程的第八讲,也是创作性学习法中的第3个P——同伴(Peers)。
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大家尽可能的参与活动,是同伴教育者的责任之一。同伴教育可以视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那么老师作为同伴教育者,在课堂上怎么才能促使学生尽可能都参加课堂活动呢?这个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很有必要。
在很多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现在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但往往我们可以看到,通常在小组里会发言的就那么两个活跃的孩子,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的,特别是在分享环节,小组一般都会推选表现最佳的孩子作为代表,其他孩子收获如何,老师可能就很少关注了。这样的小组协作其实是无效的,更不能说是真正的同伴协作。那到底什么样的小组协作才是真正有效的呢?王绪溢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中,运用了大量的实际课堂案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在简书搜索《王者之声》专栏,和我们一起学习。
在今天张琦老师的共读中,张老师也以麻吉星手作视频动画的项目式学习为例,带我们分析了在动画创作的项目式学习的四个阶段中,孩子们经历的所有同伴协作的过程。我特意找了张琦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完成的动画作品的视频,确实很精彩。我感动于孩子们付出的同时,更惊讶于同伴协作的益处,它使孩子们的合作实现了“1+1>2”。(愚公移山动画作品链接:https://www.majixing.com/#/VideoInfo73))
而在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同伴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有两个宝宝,姐姐今年9岁,弟弟今年4岁。每个周末在家,弟弟会跟着姐姐的脚步起床、刷牙、画画、玩游戏……我被他们的互动所震惊,好像有永远说不完的话。我甚至不止一次在想,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童年是不是不会有这么多的乐趣和回忆。
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发挥好“同伴”的作用,收获的可能不止是孩子的进步,更是教师和家长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