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一直要与人打交道,时刻活在关系中。那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共情力,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通俗地理解类似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情商,但是比情商更进一层意思。因为情商还是从个体角度来讲,共情就是从对方角度来讲的,显然难度更大了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都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消耗了太多的能量,以至于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到别人。更不用谈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了。
下面我设计了几个小场景:
1,
饭桌上,丈夫:饭怎么这么硬,太难吃了。。
妻子:有得吃就不错了,还嫌软嫌硬的。
丈夫:工作一天累死了,还不让人吃个好饭。
妻子:你累,我不累呀!我下班回来,买菜做饭,忙个没停,我还没喊呢!嫌难吃别吃,哪儿有好吃的你去呀!
丈夫:不吃就不吃。
。。。
然后就剩下妻子一个人吃,不开心。
2,
下班回家,见十岁的儿子在看电视,妈妈:你怎么不做作业,光知道看电视?
孩子:你怎么就知道我没做作业,我在学校做完了,先休息一下不行啊?
妈妈:就知道嘴硬,做完还可以看看别的书啊!
孩子:一天倒晚就想让我学习,想累死我啊!
妈妈: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
母子俩都不开心。
3,
午休时间,办公室。
小A说:小B,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好看,粉粉的颜色还挺衬你的脸。
小B:谢谢,我昨天和小姐妹逛街买的,老板说今年的流行款唉,花了我五百多块钱呢。
小A:这么贵,上周我看我妹妹也穿了一件好像跟你一样的,才二百多。
小B:啊,这么便宜。
。。。
小B一下午郁闷中。
4,
课堂上,老师说:这个问题谁来回答?
小明抢着说道:老师我来回答,balabala。。。
老师瞅了瞅小明道:你上课干嘛啦,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答错。
。。。
小明低下了头不说话,想想好像就漏掉了一点,心里暗想 ,下回不抢答问题了。
5,
老板办公室,
主管:你怎么搞的,这个策划案到现在都没有搞好。
小敏:这本来不是我的活儿,我也不太熟悉,是叶子有事儿让我代做的。
主管:我不管你什么理由,就你,反正今天一定要将这个策划给我交上来。
小敏:好吧,我只有尽力了。
。。。
小敏一天情绪很低落。
这些生活中的一个个场景是不是看起来都很熟悉,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是不是效果会变得不一样呢?下面给大家说几个小计谋。
对策1
先跟后带,先肯定对方的感受。
比如场景一中的妻子,应该先接一下丈夫:嗯,饭是有点硬,有点难吃。我回来晚有点着急,没有先将米泡一泡,今天就将就点,多吃菜。这是先肯定对方的感受,然后再陈述理由。丈夫也会说,嗯,你下班回来还要买菜做饭,辛苦了,下回我也尽量早点回来帮你。
先肯定了对方的感受,对方也会自动接纳你的感受,这就是情绪的正向流动。
对策2
放下假设,只说事实。
比如场景二中的妈妈,一回来看到孩子看电视的这个行为,可以说:宝贝在看电视啊。这是个事实,没有评判,也没有猜测。小孩还是接受的,接下来,孩子肯定会很开心地跟妈妈讲:妈妈,我今天作业已经做好了,我看会儿电视,一会儿再去看会儿书。
你看,完美。当然这是完美的表达效果。但是你用只说事实法,最起码是不会激起负面情绪。
对策4
玫瑰花的眼睛
比如,场景三中,本来如果小A就小B开心的一部分,不要说后面的一句话,情景将太不同。不会让人觉得小A很扫兴,不会聊天,有利于同事关系。
场景三中的老师,如果能肯定和表杨一下小明已经答对了题的大部分,最后再建议一下小明上课再认真点儿,小明可能会对学习更感兴趣一些,效果也大不一样。
学会用玫瑰花的眼睛看世界,看对方身上好的,积极和正向的东西,能给别人以正向的情绪和鼓励,该是多棒的事儿呀!
对策4
一致性表达
场景五中,小敏就认可了主管的强势,但自己会很憋屈。如果可以这样说:主管,这个策划案我没做好,让你很生气,我也很难过。如果既肯定对方的情绪,又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对方很可能也会对你的态度有所改变。
如果不能改变事实,最起码我们也要学会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都能够先跳出自己的情绪和评价也就是对事情的直觉的第一反应,先缓一缓。再用这几个小方法在生活中时时训练自己,那么你与别人的关系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祝大家2017新年愉快,身心健康,么么哒!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