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1:“不要”和“请做”
不要坐下来,不要把手放到身体两边,不要看着我,不要一直站着......
不语言的体验:当对方连说几个不要时,觉得不舒服,但是会找到在这个规则之外,找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来做,甚至到最后想要躺着,团队七零八落各有各的动作。
请站起,请把手向前伸,请看着你右边的人,拍拍他......
行动语言的体验:当对方说请做什么时,关注力在动词上,团队的动作都一致了,而且彼此带着微笑。
从早到晚,你说了多少次不要?说的时候,你是什么语气?
划重点:不语言有情绪在,指令并不清晰;请求,需要正面的积极的指令
游戏2:我太生气了,想揍小明一顿
- 你真的不该那样想!
- 你不可以那样做!
- 那你都对他做了些什么?
- 你应该友好地对你的朋友才对
- 别让我在听到你说那样的话!
- 回房间去,等你学会了怎么礼貌地说话,再出来!
作为孩子的体验:本来很有怒气,被打压了几次之后,就有些沮丧,什么都不想说了
- 听上去你真的很生气了
-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权利
- 我不会责备你,我也常常感到愤怒
- 你愿意打打沙袋来发泄一下吗?
- 你愿意对着玩具熊大叫来发泄吗?
- 你愿意在走廊上来回跑跑跳跳放松一下吗?
作为孩子的体验:#1愤怒被认可了,被同理了;#2-3 愤怒被允许了, 原来我不是异类;#4-6 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可以考虑,愤怒好像没有那么强烈了,想进一步跟对方聊聊发生了什么事情
情绪
什么是情绪?
一个人需要得到满足和未得到满足的身体的状态,需要3A(觉察->接纳->管理),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
在公交车上,你被人狠狠地撞了一下,你是什么感受?(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恼怒、生气、不耐烦)
感受下面是什么想法?(故意的)
你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要?(安全感)
情绪觉察,是为了让自己的行动有意识、有选择,而非下意识地自动化反应。
Part 1 处理自己的情绪
- 478呼吸法
- 积极暂停区,布置自己想要的区域。比如,我会抱着自己的毛巾被在阳台上走动一下
- 选择轮,有哪些可以平复情绪的方式,做成轮的方式进行随机选择
- 转移注意力(小龄段适用)
- 拥抱,你抱对方,请对方抱你
- 有限的选择(在你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给对方自主权利决定)
- 一念之转,意义重构,每个人对于同一现象/行为解释/想法不一样,不一样的解释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情绪之下,解释/想法改变,感受也会感受。我们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能让别人为之负责。
- 非暴力沟通的经典句式:我看到了,我感受到了,我需要,我请求 =》照顾好自己
情绪公式
主持会议,当成员迟到了,主持人会有怒气;但是主持人如果因为什么事耽搁了,可能会晚到,当看到成员也会迟到时,反而心宽了,不那么着急。同样是迟到,在不同的场景下,反应不一样。
来源于《理性情绪》/非暴力沟通的情绪公式,AXB=C
A代表事件或者困扰
/B代表信念
C代表你的情绪
当B是一个非理性信念时,我们就会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如焦虑,愤怒等。这时,可以通过D(质疑)来与之辩解,认清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之处,重构一个理性的信念。重构信念的要点:
1、无条件接受自我;
2、无条件接受他人;
3、无条件接受已发送的现实,这个方法将有助于你解决情绪的困扰
Part 2 回应对方的情绪
当自己的平静了,才能回应对方
- 对方的积极情绪,需要渲染和分享
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哇,你太开心了(渲染情绪),快给我说说是怎么回事(要求分享)
- 对方的消极情绪,接纳和同理
帮助对方表达情绪,可以让他和自己的情绪连接,也可以让你和他建立连接
先看到人,再看到事。 当对方说今天老师表扬我的,当直接问“你怎么做到的”,就在关注事了。应该先同理他的情绪。
- 对待孩子,带着好奇去同理孩子
1)带着好奇去同理孩子,他面临的什么场景,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行为,他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2)同理他的情绪,而非同理行为。我理解你,但不赞同你,在情绪平静之后,再传递价值观。而传递时,要有对话,而不是一言堂。
3)当孩子被同理了,解决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了,他才有能力去同理其他人。
如何赢得合作, 参考游戏2
- 帮他说出Feeling
- 同理感受,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有事例说事例,把自己放在那个场景里也会同样处理
- 说出他的善意,你的看法(价值观)
- 共同解决问题
当剑过来,变成花送出去
深入解读同理心
- 科学依据,镜像神经元的同频
- 同理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的,此刻当下的倾听,平静的无我状态,没有过去(评判)和未来(担忧)
- 同理(共情),是把自己放到对方的境地的陪伴,如下这个视频,很好地区分了同情和同理
https://mp.weixin.qq.com/s/53Mxh9n-xi7E4hSVwwzZTg
活里用
面临一个意外和愤怒的老师,你是为自己的孩子辩解先,还是同理她的感受(乖乖女居然还能带动同学不上交试卷答案,查了几次不承认,都是被同学举报出来的),担心形成一种抄作业的风气,欣赏她希望带一个优秀班级的责任心
面临一个不想去上学的孩子,你是指责他想要在家看手机玩游戏,还是先同理他的感受(去学校就要考试,因耽搁课程太多,有些害怕老师说同学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