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记3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晴
昨日登辰山,今日补一记。
以往只知道松江有佘山,这次游了辰山植物园,才知道松江还有辰山,还有其他山。
走到辰山脚根下,哪有不上山的理由?
我和妻沿着石阶而上。
据立在旁边的标牌介绍,辰山海拔71.4米,山地面积为366.27亩,山林面积为211.21亩。按此面积看,规模还算比较大,不过,整个山峰看起来,并不算大,似乎说它像山丘更合适。
妻说:“辰山只有海拔70多米,也就相当于二十几层楼呢。我们慢慢爬,免得走急了小腿子疼。”
好实在的话,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爬山属于连续的剧烈运动,小腿肌肉没有得到放松,造成乳酸堆积,刺激肌肉产生疼痛。
石阶上,散落着些小瓦片或碎石块,以防滑。我们走上一个小阶面,就稍停一会。一是稍作休息,一是让行从此石阶上下山的人们。
下山的人群中有位爷爷模样的人,正在告诉他的孙子下山的方法:“让脚尖先落地,踩实后再往下走第二步。既节约体力,也保证下山安全。”
在小阶面上稍作休息,我们便环顾四周。山体上的树木葱郁,有香樟树、刺槐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
树影斑驳,热汗冒出,还有山蚊“偷袭”。这几天气温高,不像是秋天。虽秋分过了,但”秋老虎“依然猖獗。
不一会,我们就有些气喘吁吁了。
“登山真的不易啊!”“坚持就是胜利,也就二十几层楼啊,相当于是电梯停了登楼。”我和妻互相打气鼓劲。
到达山顶,视野一片开阔。
搭建的平台上,站满了人,正在远眺,或拍照,或迎风吹凉。
远眺前方,植物园的景致尽收眼底。可以看到矿坑,看到河水、树林以及景区外的村庄及楼层,都显得是那么平静和旷远。
登高望远,在这里虽不是“一览众山小”,但却是满眼众物小,给人一种不错的心境和视野。
平台下,有水流声。依稀可以看到树丛中有架起的水管,但看不到泄水的具体位置。山顶上没有水源,自然是人工抽水到山顶,再下放往下流。
山顶的东面,有一个塔引人注目。我们走过去,看到是一个五层的塔。没有对外开放,可以远观,不能近前。我们在植物园中看到的山峰塔身就是这个塔了,平地上看,它还是比较巍峨的。
据了解,它的原址上是一座三层老塔,后重建为五层塔。在这个塔身中,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水箱,通过水泵,将湖水抽到水箱之中,再沿石壁将水倾泻下去。
原来,我们刚才听到的流水声的水源来自于这个辰山塔。
辰山塔旁边树立了一口大钟,上有“祈福”“风调雨顺”等字样,以供游人撞钟祈福。一边的标牌上写有“每人限撞钟三次”的警示。
妻上前撞钟三次,她说她在心底祈福了。
我们在边上的石椅上坐一会。不时有游人走过来,看看辰山塔,撞撞祈福钟。清脆的钟声时时萦绕耳际。
下山的路在另一侧,我们拾级而下。下山的路,虽显得平坦些,但我们仍小心翼翼,不慌不忙。
行至半山坡,有一个小型平台面向南方。有几个人在远眺,我们也信步上去看看。这里的远眺高度有所降低,看到的景物自然又近了一些。
在下平台时,我看到东面有一个山洞口。虽然它被树丛掩映着,但仍能看到它黑黢黢的洞口。这个洞口没有开发,保持着它原始的样子。它是不是这里的一个特别景致呢?
据资料介绍,嘉庆府志记载辰山有“十景”,其中有一个景致叫做“洞口春云”,说是半山上有一石洞,洞口有巨石对立如门,传说云出其中。
那这个洞口是不是就是“洞口春云”的洞口呢?无据可查,不可得知。
下山显得轻松些。不一会,我们就下到了山脚,回到了平地。
登辰山,一路上下,虽有些劳累,但也收获不少。
了解了辰山的过往便是之一。辰山之名,是因其在松郡九峰中列于“辰”位(即东南方)。相传辰山自古有神仙寄迹山中,旧名神山。这个神仙是下八仙中的彭素云在此修炼。但不知这个下八仙是哪八仙?在唐天宝六载(747年),曾易名细林山。
登高望远,撞钟祈福,也是收获。唯一遗憾的,辰山“十景”,没有看到。
辰山塔 辰山上的林木 辰山顶上平台远眺 辰山顶上平台远眺 辰山顶上平台远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