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一老友发了条微博,提到了一个我忘了的诺言。他那会正在我们初中母校门口的汤粉摊吃面,和我另外一老友。他在微博@我,问我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们三人在初一时曾一块儿在桌边许诺,说十年后无论如何要回到这个地方聚一次。
说实话,那家汤粉摊也是做得够久的,老夫妻两人支撑着开了十几二十年。
我转发微博说我还真的给忘了。转完我不由想,我究竟还会不会再忘一次。
我们小学的毕业班有四十来个人,大多居住在同一个村子。十多年过去,现在有一个包括我的互相走得近的圈子,大概是十来人——也几乎只有我们这一群读到了大学。
每年寒暑假,我们十来人照例还是会一起走走,吃吃饭,气氛也不算差,我们可以玩得开怀。但是我们很少提及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几乎不会讨论自己面临的现实困境。我们跟世界上大多平淡无奇的人群一样,讨论着八卦的话题。
十多年的时间当然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世界这么大,都走到同一个方向的可能才是微乎其微。
越成长,发现越难交知心好友,所交泛泛,大多都是各取所需,凭利益维护关系。而那些保持着长年关系的朋友,即使可能不会成为成功之路上的良师益友,但他们会很耐心很宽容地和你聊往事,倾听你的诉说。即便你们现在对世界百态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但彼此也会安安静静地听对方讲完——因为想到你过去小时候那副傻里傻气的模样,你现在能这样讲道理地想事情倒也是挺有趣的。
有一句话,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就是这样。
那些了解你过去的人,他们永远是你社会关系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尽管他们不再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尽管我们各有自己的前方。
我常谈到,现在老朋友见面,常常会聊到钱多么不好赚,伴侣交往得多么累。过去,我们聊的那些发生在小街小巷里的趣闻,如今一五一十地发生在了我们自己的身上,不由几分好笑。
我们的友谊,一开始的建立,便是处于使彼此感到开心、可以互相倾诉的基础上。随着年岁增长,我们愈加难以感到开心,越来越倾向把事情往自己心里藏掖,于是,大家也越来越孤立。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大概就是与好朋友之间关系变淡的形象表现了。
生活呀生活,暖了衣裳凉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