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时,碰到那些悲天悯人的伤感文章,老师们在一翻抒情之后,总不忘说一句对作者怀才不遇的痛惜,觉得时代遗漏了贾谊,错过了王勃,委屈了杜甫,浪费了唐寅,埋没了曹雪芹……
翻着课本说一说,估计这长长的名字,都能扯出二里路来。
那时的我很以为然,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胸怀大志,哪一个不是满腹文采。可是后来当我慢慢长大,尝试着把语文课本上的那些人物,带入他们所属的那段历史,一个冰冷的现实出现在我的眼前:有文采不代表有政才。
就说这杜甫,他也曾经进入编制,做过一段时间的官,据说还做过不小的谏官,可是呢,他做出什么成绩了?到如今我们知道的也就是他留下来的那些诗作。
再说贾谊,这可是被后人叫屈了几千年了。一首皇帝召见不问政事问鬼神,直接把被后世奉为表率的一代名君画成了鬼脸。反过来想一想,皇帝为什么只问他鬼神之事,至少说明贾谊之所以名声在外,更多的应该是因为鬼神之事。
再说了,人家皇帝也不是没给他机会,朝中大臣没让他当吗?是你自己侯不住,怎么能埋怨别人不给你机会呢。即便后来排挤出中央,到了地方任职,可这长沙国太傅也不小,总不至于这舞台都不够他展现的吧,像他这样都喊冤叫屈,那不知道有多少死不瞑目了。
如果你觉得做一个大臣舞台不够大,那咱们再看两位。
唐后主李煜,这位大家应该不陌生。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多少人感动的一塌糊涂。如此文采,是不是宰相过也?
可他身为堂堂一国之主,别说什么匡扶社稷了,连自家小朝廷都把控不住,在一代猛人赵匡胤的霸王拳面前,乖乖的走下了龙椅。
另一位同样大有名气,靖康之耻的主角之一,北宋徽宗。这位除了小说杜撰的足球踢的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天才,什么琴棋书画,那简直是信手拈来。放到现在,那绝对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艺术奇葩。
可是作为宋帝国的掌门人,他失败的很彻底,而且连文人最后的一点骨气都被他抛弃,简直是丢脸都丢到姥姥家了。
我并不否认的确有文采和政才都很出色的牛人,他们在历史的画卷里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只不过这类人少之又少,就连文采好的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还是平凡如我。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再去为他们默哀,因为他们已经很出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