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西方人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而中国人,信奉的神,都是人——姜子牙封的。
西方大家都信奉耶稣,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一切遵从上帝的旨意。而中国人则不同,进到庙里,拜神或者说是礼佛,请求保佑。
曾经流传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虔诚的信徒,大清早去庙里拜神,发现菩萨也跪在那里拜。就好奇地问菩萨:我们拜你,希望你能保佑我们,可你在拜谁呢?菩萨答:我也在拜我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呀!
所以,中国人呢,更多的还是相信——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至理名言。
饿了,得自己想办法找吃的填饱肚子;渴了,自己找水喝就是;困了,也得自己睡觉;最要紧的,二便来了,那是必须亲自去排,没人能替代的了……
文化的差异,本没有谁更优于谁,不存在什么“糟粕”之说。文化的形成,有它自己的环境,有适于他生长(发展)的土壤。
西方人通过宗教治理种族,治理国家。中国上下五千年,孔子的《论语》也在不同的解读着。
孔子的弟子曾子是个大孝子,一次,父亲打他,他也不避让,生生的挨着。他觉得委屈告诉孔子:我爸打我,狠狠地打了我一顿。孔子说:那你为什么不跑?
又一次,曾子的父亲打曾子,曾子跑了,他的父亲非常生气。曾子不解,又跑去告诉孔子,孔子答:跑什么跑,爸爸打你几下有什么了不起!
想想,这是什么答案呀!西方人一定不能理解。
其实仔细想想,一时一事,都与环境分割不开。第一次,孔子让曾子跑,是因为曾子父亲是狠狠地打,如果不跑,父亲一气之下,万一失手打死曾子,还得背上“杀子”的恶名,曾子才是大不孝。
第二次,父亲没有那么狠,稍微揍一下解个气,为什么要跑。
单从这个故事来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每个事情,并不只有唯一答案,要结合事情发生的环境、背景,分析得出相对优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
孔子的精髓,原则不变,方式可以多样化。
回到文章开始,你觉得“神”存在,谢谢保佑就好。你如果喋喋不休地给“神”诉苦,要他保佑你这,要他保佑你那,如果他不知该保佑你啥,他“神”吗?
对,神是人封的,是人心里的映像。
求人不如求己,反求诸己。
谢谢保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