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应该由谁来教育呢?
有人说,孩子应该由老师来教育。没错,老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指航灯。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热爱集体,报效祖国,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老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
原来,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们指引人生的大方向。那问题来了,日常接地气的小事又由谁来教育呢,还是老师吗?当然,老师来教育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仔细想想,一个老师带若干个班,每个班有40多名学生,老师何来精力去顾及到个体?即便有,那是多突出的问题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么说来,教育孩子的重任主要还是在家庭。非常赞同。那由谁来教育呢?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怎样,经验丰富啊。不知有没有发觉,此时我们的父母已不像当年那样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了。更主要的是,父母看到隔代人往往有补偿心理,总想把当年对我们的遗憾在隔代人身上补偿回来,这种补偿或许是物质上的满足,或许是精神上的妥协。于是,就成了我们常说的“隔代亲”,甚至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自觉地对隔代人溺爱而不感知。
因此,我的观点是,孩子还是应该由他的父母来教育,只有孩子的父母能最客观地判断教育问题。至于长辈,他们已经为我们操劳了多半生,就让长辈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在朋友圈晒晒小宝贝,逢年过节三代同堂,多好的欢乐一家亲。

那么,问题又来了,父母两人怎么分工呢?总要有一主一次,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吧。可以尝试这样的分工方式:理念先进、有耐心的一方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另一方经过包装充当掌门家长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分工呢?因为孩子的成长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磕磕绊绊,因此需要家长的耐心;同时,陪伴孩子的家长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引导孩子朝着符合时代人才需求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是孩子的单纯陪伴者。
另一方则需要包装一下,塑造成家里的顶梁柱形象,同时,给孩子要释放“本领大,脾气大”的信号,得到孩子的敬畏与信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旦孩子在前者的培育下出现插曲,有屡教不改或企图逾距的萌芽,后者便是掌门形象出场,几个回合的较量便拿下熊孩子。这种分工,在孩子青春期时更适合,让他既有一位可以常交流的家长,又有一位不敢侵犯的掌门家长。很好理解,掌门家长便是家庭管教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这道防线坚固,家庭便是稳定的,孩子便是守规矩的。
这个组合听上去简单,但是在实践起来也有难度。一方面,陪伴孩子的家长不但要甘心长期在家庭中多奉献,还要在孩子面前为“掌门”家长塑造形象;而另一方,虽不用每日被孩子所牵绊,却要修炼出本领高强的风度,并且在关键时刻既能掷地有声,又能收放自如。
当然,分工还有很多种,只要适合自己家庭的就是好方法。不过,有一种观点不能取,千万不要把教育孩子看成一个“活儿”,互相推,互相挡,互相躲,这样眼前耽误的是孩子,长远拖累的就是家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