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①岂不诚大丈夫②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 )③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的战火就会熄灭。”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之礼时,父亲教诲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诲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确,是妇女们遵循的原则啊。居住于天下最宽广的住宅,站立于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行走于天下最开阔的道路。能实现志向,就同百姓一起走上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在正道上。富贵不能让他耽溺,贫贱不能让他变节,威武不能让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注】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公孙衍、张仪都是当时的纵横家,讲究“合纵连横”,以口才与游说之辞使各国或和或战。景春:据赵岐注,为当时鼓吹纵横术的人。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与苏秦“合纵”相对。孟子在此未提及苏秦,可能因为他已经过世了。
②“丈夫”本是成年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的通称,前加“大”字,则有伟大不凡的意味。孟子认为:这个“大”字,不由权力、地位、财富、名望来决定,而是由志向、操守、修养来决定,因而也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③冠,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④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97026/4cbc02307af34b9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