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三月

作者: 涵涵随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16:58 被阅读0次

三月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但也是个容易感伤的季节。不知为何,此刻突然想起了这句歌词“在这个云淡风轻的年纪里,回首曾经的岁月,花儿笑着开满青春四季” 昨晚和一个许久未见的高中朋友聊天,然后回忆起了很多往事,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她问我:“第一次讲课是什么时候?”,想了想我说大概是在我初一的时候吧。清楚的记得那一次给大家讲了地理,后来渐渐的有了好几次,之后是有了好多次。或许是因为诧异,那时候也会有同学偶尔会问我,为什么被点名叫上去讲课的时候表现的如此淡定和自然,其实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那时候哪来的那种勇气,可能是太年轻不知道胆怯,又或者是对舞台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吧。

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迷恋上与它相关的东西。如果说年少的我们总爱做梦,那此刻我想把我那时的梦说给你们听。在我高中的时候,我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一名教师了,我一定会用最幽默的方式带给学生最活跃的课堂,教给学生最深动的知识。教育学当中常说:授之以鱼,还不如授之以渔。我厌倦填鸭式的课堂氛围,虽然直到我高中毕业甚至是到了大学我依旧还在接受着这种氛围的影响,但内心那种渴望的信念依旧没有改变。

后来我发现,原来我很喜欢那种在讲台上的感觉,潜意识当中始终有种力量告诉我:说你想说的,问你想问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我很喜欢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女士的课堂,也曾在抖音上看过很多她上课的视频,感觉她讲课的那一刻,整个教室都满弥漫一种轻松愉快之感。在我眼里她站在讲台上时,没有顾虑没有拘束,用她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着内心的声音,用她喜欢的方式传递着别人正能量。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人生总是这样的周而复始,输入了又输出,输出了又输入,后来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没有谁天生什么都会,也没有谁天生就是精英,任何的熟能生巧都来自于曾经的千锤百炼。”

朋友说前天晚上她跟父母打视频聊天,聊了好久之后才挂了电话,说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总之是唠叨了很多很多。电话那头她父母的声音争先恐后的说着想要说的内容,而她只能静静的听父母说完后才时不时的插一句话,她爸叫她好好工作,其他的事情不用操心,只管好好工作就行。她妈让她每天不要减肥好好吃饭,还有不忘了和她爸一样的叮嘱一声好好工作,朋友说每每到那个时候就是她们一家人的视频要接近尾声的时候,每次挂完电话时她总会莫名的想起那首《常回家看看》。

听她说完这段话的那一刻,不知为何我心里突然酸酸的。

古人言“父母在不远游”,还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有一天当我们真正长大时才发现生活和现实是不可选择的,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九零后一代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听闻过很多过来人的感慨,也看到过很多师兄师姐的无奈,如果用一句形容那种状态,那这句话在合适不过了:“上大学时候形状各异,然而毕业一年多或者是两年后,几乎被现实磨成了圆形。”

因为有了太多这样的无奈,所以九零后的这一代毕业后,大多数人都经历着先就业、后择业、在失业的过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干着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没有人能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规律,只知道这样的原因只是因为工作太难找,就业太困难,除了面对好像也别无选择。

八十年代很多人下海经商,那时候是正好赶上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的逐渐兴盛,让许多有理想有抱负有奋斗精神的青年人不安于现状,转而经商,之后也的确是有很多人成功了,而且还做出了不小的成就。

展望今天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下,很多人选择了自主创业。互联网+的时代,大多数人都经历着从打工到创业的辉煌,也经历着从创业到打工的灰暗,生活似乎总是在跌宕起伏中继续着。

人类发展至今,曾无数次的追求过乌托邦,但乌托邦式的美好生活,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每一个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都应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三月本该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虽然今年这份温暖会暂时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疫情还没有结束,希望大家依旧能做好自我防护,少出门、勤洗手,多通风,保护好自己就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愿三月的阳光,温暖和煦,一路向阳,静待花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好!三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wh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