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阆中,一度为阆字读音犯难。说到阆(读去声)字,据说还真有不少节目主持人与笔者一般将此字读成“郎中”。在字典中,阆字只有一种解释:地名,在四川。据考证,阆中地名的由来有着颇多说法,在旧唐书地理志中有:阆水迂曲,绕经三面。即言,嘉陵江绕阆中城三面而行,而古时嘉陵江被称为阆水,因此阆中因嘉陵江水而得名;另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阆,门高也。阆中周边是山,形似高门,城踞期间,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时,城中之民称作良,故此得名阆中。
摄影/徐敏 摄影/ 徐敏阆中,以山水古城名扬天下,苍山四面、柔水三方,西有来龙,东有去脉,风水宝地富甲一方。仅看阆中所获诸多殊荣,就会发现这方神奇的土地不是浪得虚名,它是四川省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其与山西平遥、安徽歙县、云南丽江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素有“阆苑仙境”、“天下第一江山”、“巴蜀要冲”等美誉。诗人杜甫在阆中留有:“阆苑城南天下稀”的诗句,只是何谓“城南天下稀”,百思遍查而未可知。
摄影/徐敏 摄影/徐敏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19年之久,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1986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成为四川省的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2009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
摄影/徐敏摄影/徐敏
遗憾的是,此次阆中之行,虽已至秋末冬初,但却罕见地遇上电闪雷鸣,倾盆暴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嘉陵江随之浊浪滔天,江天一色。雨打落叶黄,城南游人忙,深秋关不住,阆苑天下祥。翌日,天昏昏,地暗暗,然于蒙蒙细雨中观阆中,竟然一派“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天造地设的别有一番景致,让人一时悸动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摄影/徐敏摄影/徐敏
阆中,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嘉陵江中游,其历史之悠久,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汉武帝时此地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东汉时期产生有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自晚唐到大清王朝的千余年间,小小的阆中古城先后走出了4位状元,94名进士,几百个举人。由落下闳编制的历法典籍《太初历》,首次将每年的正月定为岁首,从而确定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自此才有了沿袭数千年的中国年——春节,阆中自然便成为了中国春节文化之源。
摄影/徐敏 摄影/徐敏漫步古城老街,三步一亭,五步一院,商铺摩肩接踵,祥和多于喧嚣。古色古香的众多院落是古城的一大华彩,有秦家大院、孔家大院、蒲家大院、胥家古院、马家大院等,入得院内,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大有庭院深深深几许,飞阁连连连满亭之境,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入了北方四合院与江南园林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迥异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城选址观完备的典型范例,让人玩味良久而不忍离去。 摄影/徐敏
在川渝三国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气势恢弘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无疑是亮点中的亮点。阆中城内的滕王阁与南昌的滕王阁相映成趣,各得千秋。“大佛寺”、“云台观”、“天宫院”、“永安寺”、“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遗迹,涵盖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可谓开放良久,包容万千。其中,道观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余年,佛寺历史有也逾千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超过了500年,天主教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可见有容乃大的意识形态,在这方土地早已根深蒂固。
摄影/徐敏作为古代“科举圣地”,阆中城内的“魁星楼”、“三陈街”、“状元洞”、“状元街”、“清代考棚”等遗迹,让阆中昔日的科举文化成为今日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阆中市以古城为中心,已经形成“古城南区”、“东山园林”、“古城科举文化旅游区”、“天宫院旅游区”、“张飞庙旅游区”、“滕王阁旅游区”、“锦屏山旅游区”等多处成片的旅游景区。游阆中,一个字——值。(刊发于《新西部》杂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