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羞花
文/石岩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49c1541d3d29c7e9.jpg)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简述了杨玉环入宫的经过,但诗人有意回避了一个真相,诗中的杨家女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妇,李隆基一见倾心后才将其抢到自己身边,并册立为了贵妃,也正因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尽管杨贵妃坐拥“第一夫人”之实,可始终没有享受到皇后的名分,而能令一国之君不顾体统也要夺子之爱的原由,自然与贵妃的倾国倾城之貌密不可分。
据说,杨玉环和宫女在宫苑里赏花时,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夸赞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从此“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杨玉环不仅貌美如花,而且精通音律尤善歌舞,与唐明皇在音乐的天地间携手畅游共谱华章,心灵上的知音才是他们长期如漆似胶的根由,即使杨贵妃两次因恃宠而骄有违圣意被遣送回家,唐玄宗最终都在百爪挠心的难捱中将其接回宫中,并变本加厉地施以恩宠。
后人对杨贵妃的评价普遍偏高,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她不干政,二是她清白无辜。事实或许并没有如此简单。杨玉环的确没有直接插手朝政,但一人得“宠”鸡犬升天,她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享有比公主还高的待遇,“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其堂哥杨国忠更是在她的裙带恩泽之下,步步高升直至坐到宰相要职,他专横跋扈祸乱朝纲,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杨贵妃还认贼作“子”,收比自己大16岁的安禄山为干儿,甚至亲手为“安儿”做“洗三”礼,终是养虎为患酿成“安史之乱”的大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6e0b7ebb8c2860bf.jpg)
杨玉环温婉可人,但并无母仪天下之德。她耽于享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己之好不知累垮了多少千里马;她沉溺于温柔乡,“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日日欢歌不知贻误了多少国家要事,言其清白似乎有失偏颇。而最为人们唏嘘不已的是她的结局,在马嵬坡三尺白绫便叫香消玉殒,其情笃深其命纸薄,可这不过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皇家翻版而已,杨玉环既是替罪羊也是始作俑者,她的不幸肯定有自酿苦果的成分在其中,无辜终是有冤头。
杨玉环做李隆基之子的王妃时,夫妻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待到移居君王之侧,又是一番浓情蜜意的醉人景象,所谓的情深义重也仅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变幻莫测。而唐玄宗的专宠更多的是源自机缘巧合,没有杨贵妃,也会有“张贵妃”“王贵妃”填充其寂寥的心灵,与他共谱《霓裳羽衣曲》,只是杜甫《石壕吏》中描绘的惨景都难以避免:“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祸起萧墙,令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劫难与李隆基的沉溺美色有关,与杨贵妃的胸无大志也脱不了干系,作为杨家的乖乖女任性撒娇无可非议,可贵为帝王之妻安能不为黎民百姓着想?功过是非岂可凭“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娇容与“贵妃醉酒”的媚态来定格?
2020.11.24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0f07cb946607012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