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看似很复杂,但又很简单。
从本质来说,每一次提升,每一次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其实都是因为自我内在的改变。
如何让内在改变?
经我多年探索,总结两点:
其一,多读书;其二,修心。
这两者没有先后顺序,最好能同时进行。若一定要分个先后顺序,个人认为,第一件事就是先搞清楚自己的问题。
比如,是什么促使自己想到要去提升?这件事情的发生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产生这种感受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清楚这个问题之后,读书时就会有一些针对性,稍微能节约一些时间。
一、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貌似是李嘉诚先生说的。
年轻的时候不以为意,现在越发感受到,确为真理。
有很多人说,不要看那么多书,要多经历,经历多了什么都懂了。
也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是能从宇宙下载信息的,不需要读太多书,你本来就有哪些知识。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错,只是经历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呈现就会不一样。
那些说多去经历的人,他们用自己诸多惨痛的经历验证过,跨越一个个看似难过的坎,自己得到的成长和收获,如同升级打怪一般,每过一关都是一次提升。
那些说每个人本自具足的人,他们的信息来源有两个:
第一,书本知识(即读书)
第二,线上或者线下课程
为什么没有第三种——自己亲身验证呢?
其实有第三种,但个人认为,从人性的层面而言——少!
因为人类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并没有那么深,即使发生了一些事,验证了一个人是本自具足,什么都不缺的,也会被归因于一些外在的物质原因或其他原因,更常见的一种是觉得自己运气好,不会想到自己是本自具足的。
而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是本自具足的,必定接收了某些知识或讯息,而这些知识或讯息的来源归根到底就两种:书本知识或课程。
由此,多读书对一个人而言并无坏处。
当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经历,做到第一种人说的“多经历”,就会事半功倍。
你会在某一刻发现,自己曾经接触的所有知识都只是概念,在此刻才真正的理解到深意,即所谓的“知道自己知道。”进而能很容易去验证第二种人说的: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即不知道自己知道。
二、修心
或许很多人看到“修心”会想到念经之类的,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念经只是一种形式。
而修心有很多种形式,唯一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在当下。
大家可以做一个尝试:
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可以先深呼吸,然后正常呼吸,随后保持定静,持续三分钟,然后睁开眼睛。
这三分钟发生了什么?
是不是发现有很多念头从脑袋里闪过,有很多画面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为什么?
因为浮躁,因为欲求过多,因为有好多事等着去做......
对,对,对,是这样。
所以,心不静。
有没有发现在那三分钟里出现的画面也好,念想也好,全都没有自己?
因为心不静,就看不见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要修心。
修心,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沉静,活在当下,继而看到自己,知道自己真正的欲求。只有做心之所向之事,才能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有收获,进而达到提升的状态。
但是修心还是有些虚无缥缈,无从下手。
有一本书叫《正念的奇迹》。大致讲的就是要怎样去保持正念的生活——吃饭、走路、接电话、跟身边的人说话......都是修心之旅,只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保持“在当下”,就是在修心,即时间管理常提的“专注”。
由此,若想从内而外提升自己,就从本质入手。
先搞懂自己,然后积累知识,带着知识去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