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提出要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其中明确,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开放落户,是此次文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
按照2017年的《中国城市建设年鉴》,城区常住人口超500万的,只有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武汉、重庆、天津、成都等十个二线城市。
也就是说,除此以外的其他所有城市,都得逐渐实现零门槛落户;而这十四个大城市,同样得增加落户规模,降低落户门槛。
那些小城市,户口含金量有限,落户门槛向来很低,所以户籍改革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更高的大城市。
出于公共服务的供应压力,以及防治城市病的因素考虑,大城市往往会控制人口规模,以户籍为依据,对外来人口和本地市民进行分类管理。
而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截止到2018年,中国依然有接近七百万的留守儿童,它们之所以和父母分离,很大程度在于,城乡户籍的分割之下,跟随父母进城很难享受均等化的公立教育,以后还得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其实对流动人口来说,他们在城市生活打拼,或直接或间接地为当地创造了税收,对服务业更是有着添砖加瓦的贡献。
既然如此,就理应享受市民级的待遇,不该因为满足不了落户条件被区别对待,开放落户限制是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再者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人口流动自改革开放之后就成为常态。眼下随着高铁等通勤工具的发展,流动性还在加强,每年的流动人口数量超过两亿。
那么户籍制度理应跟上这种新的趋势,避免人户分离衍生出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户随人走。
所以近几年来,作为城镇化的重点工程,户籍改革一直在大力推进。早在2013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去年的发改委文件,将放开放宽落户的对象,拓展为中小城市。
此次再进一步,从中小城市扩展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将户籍改革推向新的关键性节点,也反映出中央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
事实上,去年关于培育都市圈的意见就曾经提到,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就是说,未来那些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按照城市规模等级属于“特大城市”的地区,零门槛落户同样是可以预期的改革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图片:视觉中国责编:王子墨编辑:邢妍妍 张永群一旦户随人走成为现实,与户籍制度捆绑的等级森严的福利体系,将逐渐剥离,只要常住人口,就能享受市民及待遇。
对符合人口标准的广大的二线城市而言,这份文件的指导意义将相当显著。
过去,它们扮演着抢人大战的主角,但针对的更多还是高学历人才,石家庄率先喊出零门槛落户口号,但毕竟是少数。
此次发改委要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意味着在户籍改革上要更具开放性,对那些不具备高学历的普通就业人口,也得敞开怀抱去欢迎他们,并且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