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容易见时难”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10:46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一个人不要倚着栏杆远眺,昔日的无限江山已不再是南唐河山;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有春天都会谢幕,有的人聚散随缘,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怅。人世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春花凋落,秋月无言,总有人凄凄惨惨。

其实,人们所感伤的,还是匆匆来去的人生。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年华却是去而无声,永不回来。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难言。水流花谢,两处无情,自然会让他悲凉;江山如画,只是曾经,更让他极度痛苦。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相关文章

  • 别时容易见时难

    我两步跨作一步,气喘吁吁地敲开房门,她们还在,内心百感交集,更多的是庆幸能在最后关头看她们一眼。我特意换了...

  • 别时容易见时难

    Z小姐要走了。 我是很晚才知道这个消息,我还一直欠她一个人情,也是时候还了,于是约她出来吃顿饭,算是践行,也算...

  • 别时容易见时难

    悠悠在14岁这年,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学。这一年正逢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汶川...

  •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义山有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不容易,离别更艰难,加之暮春繁花凋零,更添伤感。但是到了李后主...

  • 2018-06-10

    有感 “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商隐” 如...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相见时难别亦难,别时若易见时难。 落花细雨春渐去,伊人似梦尽不晓。

  • 莫凭栏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公元975年,宋军再次渡江南下,滚滚硝烟燃起的是它一统天下的雄心。金陵城灭,短命的李唐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 《惊梦残天》丨上七:别时容易见时难

    惊梦残天 【上:天远雁声稀】七:别时容易见时难 = 第七回别时容易见时难 采桑子 ——李煜 庭前春逐红英尽...

  • 古风那些事儿

    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别时容易见时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时容易见时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jm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