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当我脑子里寻找着想写的人和事时,夏晓丽这个名字被扫描到后,很快就走到了中心的位置,并且逐渐清晰靓丽起来,吸引着作为写作者的我的心灵。
认识夏晓丽,缘于去年买我书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库尔勒有一个读书群,并将我带进这个群。这个群名就叫“趁早”,群主正是夏晓丽。
知道我在摆摊卖自己出的书,夏晓丽竭力帮忙。她先是约我去一家宾馆谈——去了之后知道她是这里的经理,了解我的情况。她说他们和市图书馆有同做一些和书有关系的事情,送书下乡呀什么的,借此推介我的书。后来,她多次和图书馆谈,但没能谈下来。她又想了几个办法试图推销我的书,也未能奏效。这期间,她干脆就直接买了我2本书,以示支持。
不久后,夏晓丽组织了一个以我为主讲的趁早群友聚会,谈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好像我倒是个成功人士,有资格谈这个宏大神圣的命题。我推无可推,就去了并腆着脸说了二、三十分钟,说我几十年坚持写作出了2本书成了新疆作家协会的成员,说我培养女儿上了国内外名校读本科读硕士国考考上深圳国税的职位。相聚的其他朋友也都结合自身的情况说了许多上进励志的话,人人意气风发,气氛亲和热烈。
第三次见面是6月份吧。她邀约趁早群和我建的一个群的朋友谈读书。在一个茶馆,十来个男女围坐在长形桌边,热聊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书,聊自己读书的心得心情。书中的世界博大精深,珍奇无数。话匣子打开,每个人脸上都流光溢彩,都有说不完的喜欢说不完的感慨。夏晓丽也是颇为兴奋,介绍了自己带来的一本书,还提出了下一次读书会的计划和想法。
这次见面,夏晓丽就坐在我旁边。她站起身时我仔细打量了她几眼,颇为单薄的身体略显清瘦疲累的面色。我想夏群主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是比较苛刻的吧。
元旦春节前,夏晓丽忙着要慰问驻库消防官兵,还让我写赞颂他们的诗,为官兵朗诵。我对诗并不在行,受她热情的感染,也还是强迫自己写了,没想到写出后她很满意,给我发了个小红包;她还找专业的播音员读了给我听,真是为这诗增色不少。再后来,这首诗在报纸上发表了。
趁早似乎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读书群。夏晓丽认为我认识的读书人多,建议我建一个读书群。这个群建立后,虽然成员大多是买过我的书的人,我却越来越少去光顾,倒是夏晓丽和她的朋友每天晚上在群里读上一段励志的故事或精彩言论,润泽着这群读书人的心地。
夏晓丽很忙,有点不务正业的样子。还常常组织晨练打羽毛球,组织周末沿河跑步,组织去儿童福利院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前天,人在内地的她,微信给我发了条消息,说“想为老人开设一个有营养的窗口,让更多退休的人不要吸收网上的“垃圾”,找回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年轻的时候一样有活力”。你看,这是多大的一个事情啊,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做起来都可能会感觉些力不从心,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她竟然就要去做。我不便直接打击她,就让她说详细点。她说回来后再对我说。
夏晓丽就是这样一个人,身弱心大,为着别人,整天在路上,整天忙忙活活,没事找事,辛苦劳累着自己。我知道,在中国,通常只有大功德大成就的女性才会被称作先生,如宋庆龄、杨绛等,可是,就精神和追求层面来说,她和她们却颇多相通的地方;或许,有那么一天夏晓丽也能做出“先生”那样的业绩来,让世人刮目相看。那么,我“趁早”尊夏晓丽为 “先生”,又有何不妥呢?
网友评论
(藏头)
夏荷嬪婷擎菡萏
晓露晚晖吐嫣然
丽影婀娜多妖娆
华美德女最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