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宋代兵政之弱

宋代兵政之弱

作者: 荆夫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16:42 被阅读0次

第一  立国形势

北宋建都开封,彼时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此间尽平原,骑兵三日即达开封城下。国家无天险可守,故不得不养兵备之。养兵即需粮,历来中原黄河中游富庶之地,唐末五代已残破不堪,军粮全靠长江流域供给。运粮之艰,陆路不堪糜费,惟靠水运。然开封至洛阳之汴渠已坏,长安更是残破不堪提,唯有扬州至开封之通济渠可用。建都洛阳或西安尚有天险可守,舍而取开封,实为彼时不得已之权宜之计。太祖亦云:国家太平之日,国都当西迁。而子孙竟不能作为,遂有“靖康之耻”!

第二  兵之不可用

宋代军队,一称禁军,即中央国防军;二称厢军,即地方驻军(不需上阵打仗,只充地方杂差);后又有募兵制。招募一兵,直养到六十岁,只有入伍,没有复员。国家军队日益庞大(太祖时兵二十万,太宗时六十万,仁宗时一百二十万),而老弱病残居多,国家养兵而不能打仗,又担心兵叛而不能不养。养兵之费日增,而全无战力。

第三  兵将之不相习

宋太祖黄袍加身,为防武将拥兵自重,军队指挥权与训练权分离,有战事临时指派;太祖为防兵卒骄惰,规定禁军分番戍守,军队调防不息,虽太平年间,军费等同战时,兵卒调防而将官不动。如此则兵将分离,兵不习将、将不习兵,缓急之际,无所适从,军队战力之不济可知矣。

第四  马政之弊

中原王朝对付北方游牧民族,非有骑兵不可,而骑兵所需之马匹,中国只有两地产出,一为东北、一为西北,而宋代此两地分别为契丹与西夏所据,皆不在中原手中。与马匹相关之铁矿,亦在契丹占据之东北。宋代兵力之弱与马政之弊亦有莫大关系。

第五  重文轻武之风气

宋太祖以一殿前都检点黄袍加身,深知武将拥兵之害。故先有杯酒释兵权之计,后大兴重文轻武之风气。宋代优待文士,太祖遗诏:后世子孙不得杀一读书人。而军人之地位日迫。为将者无训练权,除战时与兵卒分离,有战功亦不得其赏;为兵者则刺面,称作贼配军,军队成为罪犯发配、饥民收容、土匪招安之所,民间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说,即起于宋代。如此则兵将无家国认同之情怀,无沙场立功之出路,如何能奋勇杀敌而不顾其身?宋代军队之不济可知矣!

相关文章

  • 宋代兵政之弱

    第一 立国形势 北宋建都开封,彼时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此间尽平原,骑兵三日即达开封城下。国家无天险可守,故不得不...

  • 读《商君书》,治理民众篇(6)

    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所以,国家的政治与法律一定要强硬, 以法治和武力权...

  • 读宋史初见

    北宋之灭亡起之于冗兵,冗官,国家战斗力弱,虽则商业繁茂,但国家依然贫弱,饱受战争侵虐之苦。 冗兵究宋朝之募兵制,毫...

  • 2020-03-30

    强将手下全弱兵

  • 临兵斗者皆阵列于前(中) 市场如战场 待敌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

  • 《道德经》初鉴 十九

    引: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南川子曰:兵强则灭,灭之者何?更强之兵耶?弱兵耶?自取灭亡耶?吾...

  • 名相晏婴

    晏婴,齐国夷维人,晏弱之子,后继晏弱之职,历经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春秋末期杰的政治家、思想家。 齐庄公在政时,崇...

  • 资治通鉴|29

    浚始者唯恃鲜卑、乌桓以为强,既而皆叛之。加以蝗旱连年,兵势益弱。石勒欲袭之,未知虚实,将遣使觇之,参佐请用羊祜、陆...

  • 平边策

    作者:王朴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

  • 钧瓷发祥地神垕镇记游

    举世之瓷器莫若中国,中国之瓷器莫若宋代,宋代之瓷器莫若钧瓷(钧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定、哥之首),钧瓷之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代兵政之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ly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