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发现宇宙间的规律来改变世界,却忘却了人类也是世界的一部分。——笔者言
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面对老师提出的一个质问而无言以对过:你能忘记带作业/穿校服,怎么忘不了吃饭/回家啊?
这个困扰了笔者多年的问题,笼罩在童年的庞大阴影,终于在读完《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后,消散融化了。
答案很简单,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其实都没有动过脑子,这根本不是记忆或用心的问题,而是行为习惯的问题。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一.习惯的重要性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你每天从哪个位置下床,刷牙时是上下还是左右刷?出门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走哪条路线?这些诸多的琐事,并不是经大脑思考后决定的,而是由习惯产生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你会忘带作业(前提是你真的忘带了),想一想,你平时也许是每做完一门作业便将其放入书包,第二天早上起来,直接背着书包上学。有一天,你在做完数学作业后,正准备将练习册放进书包时,你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给你买回来你爱吃的零食。
晚上写完数学题的你,正是疲惫的时候,不如就这样休息一会儿吧,于是,你忘了把数学作业放回书包,径直走向客厅,吃着零食看了一会儿电视。不多时,你重新回到书房,拿出语文作业,写完,放回。然后打着哈欠上床睡觉,结束了一天的生活。
第二天,闹钟与往常一样将你唤醒,你也与平时一样,下床,到洗手间洗漱,然后吃早饭,拖着书包向学校走去,一切都向平常一样,直到你发现数学作业没带……
事实上,对习惯的研究,不只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分析总结,它已经为生物学给出了答案:神经科学。
这方面的研究,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占了不少的篇幅,各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笔者不在此赘述了。以上的种种学科报告,不论是社会学还是生物学,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被我们长久忽视的东西:习惯,远远比我们想得更重要。
生活中的多数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虽然每种习惯的影响相对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吃饭时点的饭菜,每天和同学说的话,你是储蓄还是消费,锻炼身体的频率,以及你的思维组织与日常工作安排,对你的健康、工作效率、经济保障以及幸福都会有巨大的影响。
二.习惯三定律
就像传统物理学的大厦是建立在牛顿力学三定律上,罗辑通过从两条不证自明的基本公理出发,借由引入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从理论上建立起的一套关于描述当前宇宙社会大图景的大体系的一门学科——宇宙社会学一样。真理往往具有简明的美感,关于习惯亦是如此。
由于本文是笔者通过阅读《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提炼出来的干货总结,所以,仅给大家几个结论,而不对其原理和论证进行赘述。那么,让我们看看关于习惯的几个规律吧:
1.习惯的运作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这便是本书作者在经过长篇的事例举证后得出的结论,即习惯的运作回路。理解了它,也就拿到了习惯的钥匙。
怎样理解呢?
以抽烟为例,某人由于寂寞、无聊、压力大、紧张等等原因,爱上了吸烟。在这个完整的行为中,每当这个人感到无聊或紧张时(暗示),就会不由自主地掏口袋,点根烟抽(惯常行为),抽完以后,压力顿时减轻,心情也放松了(奖赏)。
明白了习惯的运行原理后,我们也就顺势推导出了习惯的下一个规律:
2.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根据生物学、神经学的知识,习惯是不会被消灭的,但是却可以被替代。而替代的方式便是依据习惯的运作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将惯常行为进行替换。
依然拿抽烟为例子,《家有儿女》中曾有一集,说姥姥为了让小雨戒掉吃糖的习惯,于是决定戒烟以作榜样。那么,姥姥是怎样做的呢》姥姥每次想抽烟时,便以吃牛肉粒为替代,没过多久,便不再吸烟,反而迷上了吃牛肉粒。
在这个事例中,姥姥的行为回路是:想要放松或打发时间时便抽烟,这样会让自己舒服。即:放松(身体出现了暗示)→抽烟(惯常行为)→感觉舒服了(得到了奖赏)。当姥姥想改掉抽烟的习惯时,她的方法就是将“抽烟”这一惯常行为替换为“吃牛肉粒”,于是,她的行为回路变成了:每当她想放松时,便吃牛肉粒,然后感觉自在轻松了。
如果你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你就可以换掉惯常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当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从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进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据此,我们便又推导出了习惯的第三个定律:
3.核心习惯是改变生活的杠杆
我们在之前已经说过,人类40%的行为都是由习惯决定的,那么在这么多的习惯中,我们又怎么改得过来呢?又如何让自己的改变在生活中表现的很是显著呢?
这就牵涉到习惯的第三个法则:核心习惯。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玩乐、消费和沟通方式。
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核心习惯说明成功并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所以,善用习惯要从哪里着手呢?
问题的答案在于了解核心习惯:最重要的习惯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举个例子来说,有研究调查运动对日常行为的影响。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是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来说,做运动的人会吃的更香,工作更有效率。他们更少吸烟,对身边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减少了。虽然还无法弄清楚这种改变的原因,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是引发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
还有研究记录表明,经常一起吃饭的家庭的孩子,更擅长做功课,学业成绩和情绪控制力更好,更有自信心。事实上,并不是家庭在一起用餐带来了好成绩,而是这些基本的变化会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其他好习惯的形成。
核心习惯能为人提供学术文献中所称的“小成功”。它们通过建设新的结构以利于其他习惯的形成,并在变化扩散之处建立起某些文化。
结语
本人根据读书笔记写下这篇干货文章,一是为了报答读者的抬爱,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二则是因为这本书给笔者的触动很大。单看笔者这篇文章,各位或许不会有什么太大触动,但由于笔者读过原著,所以感觉世界观都开拓了呢。
正如笔者在文章开篇所言:我们通过发现宇宙间的规律来改变世界,却忘却了人类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当笔者看到作者通过生物神经学的研究资料,进而推导出关于习惯的种种知识,以及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种事例时,笔者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自然规律是自然科学的学问,社会规律是社会科学的学问,而关于人自身的规律,又有哪些学问呢?心理学、神经学、行为学……或许,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