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丨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作者: 诗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7:03 被阅读92次
陈海贤老师主讲的《自我发展心理学》是我在【富兰克林品德践行群第五期】参加的共学课程。

写在开篇

为了改变我拖延、堆积要事的习惯,我选择认真学习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实际立即做出行动。从最小可执行单位培养自己的习惯,将脑中原有的道理进行系统性梳理,科学为自己所用帮助自己。比如:每次学习完进行群内共学打卡语音分享讨论,同步做好笔记,并在简书输出文字,克服自己思考、写作、表达不同步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总结力、表达力。

第一节: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本次课程我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选择、改变、结果、责任、勇气、内省

关于选择

面对选择的三个心态:围观、抱怨、改变;

选择改变,本身就是做出一种选择,做出选择,就要勇敢面对因为选择带来的一切结果和挑战。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选择,包括我们认为的没有选择,其实也只是我们选择安于选择不去改变的一种选择结果而已。

所以,不要抱怨更别放弃,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我们永远不会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

关于改变

要想改变,就要积极行动。没必要非得条件成熟到完美,达到自认为的良好状态,万事俱备时才能去做。因为改变对应着当下而不是未来理想的某个时刻,改变对应着行动而不是想象。所以,没有必要非得达到理想状态才能实行。

要想改变,就要转变思维模式。以“是否有用”代替“谁对谁错”的思维模式。选择是改变的前提,如果改变差强人意或未能成功,现状令人不满时总会思考当初的选择,而这时便会思考对与错。但此时最该考虑的,是有没有用。想过去有没有用?不顾现在有没有用?如果过去所作所为已然没有用,那当下做的一切对未来是否有用?因为不管做什么,想什么,带来的最终结果都会由我们自己承担,最终为一切选择负责和为改变买单的并承担相应结果的,也是自己而非其他任何人。所以,有没有用,最实用!

比如我在禁食期间吃了爱人递来的绝不能沾的烤肠,我因我的选择承担了肠胃炎的结果,我的身体状况发生改变,这是我应该怪先生错了吗?不,我做出的选择我要为此负责,我考虑选择对错的分清责任,本身就对我恢复身体健康毫无用处,而我应该做的是选择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这种对自己健康有益的方式,不计前嫌既往不咎。

关于责任

改变的前提是选择,选择的结果对应着相应的责任。

面对改变,我们应当有尝试不同选择的勇气;

面对责任,我们应当有承担和接受不同结果的勇气。

这就是:我要对我负责,我要对我的选择负责,我不能因为我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去指责任何人,从而让自己陷入悲伤的境地,我要承担经我选择出现的任何结果的责任。怪不到谁,跟谁都无关,所有出现的结果和即将面临正在面临的局面,均基于自己的选择。

关于内省

想要改变就要做出选择,而做出选择的动力和原因就是内省。自省是激发改变的驱动力,也是能够使选择更精准有效的助推器。看到自己,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了解自己,在与自己真实相处、与真实的自己相处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发展!

我的感悟

老师说,当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受限时,他会焦虑。没错,尤其是在自以为自己很牛,但事实证明你不牛,而你却想牛,又苦于不知道怎么牛时,最焦虑!

突破了,你就真牛了,认怂了,你会更焦虑。而突破和认怂,都是一种选择,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结果。我们要有能力认识,有勇气承担,也要有信心改变,于是,我认真学习了,也想学以致用,让我的学习为我的行动助力,让我自己选择想群里的伙伴们看齐。

我的行动

听完课当天我就用5R笔记法做记录,并复盘,同时选择积极行动对抗拖延。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认真学习,认识自己,明白原理,不自责不自卑,感知真实的自己,帮助自己。

通过这门课我想要得到和改变什么

所想、所写、所说,完全不一样!

首先:对抗焦虑、平复心情、对抗拖延、提高效率。

其次:让自我得到充分发展,人生拥有更多可能。

最后:从家庭生活、工作中入手,尝试自我接纳,改变思维模式,调整生活状态,改善亲密关系,达到自我平衡,实现自我升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丨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rt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