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圈或者群里,常常能看到各种筹,一个个令人伤心落泪的家庭,一个个悲惨的人生际遇。
虽然说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了,可是一场病、一个意外可能就让一个家庭陷入千难万难之中,很多家庭好不容易条件好转,可是因为一场变故,又回到了解放前的赤贫状态。
于是,一个开几家粉店,开奥迪拥有几套房产的母亲需要钱给孩子治病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向别人伸手”,即使是家人生病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财产,于是有了“众筹25万救女”丑态。
自己明明有能力,却依靠别人的爱心。
这个家庭当然是个极品,是个奇葩。但是,有一点,他们也知道重病需要投入的金钱之多。要不然,一到医院,我们都像待宰的羔羊,钱像水一样不经用。
钱的压力当然非常大,可是,还有一种压力也不可小觑——心理压力。没有保障的人就像是一个毫无保护的人在满是危险的环境中奔跑,只能用肉体抵挡所有飞来的危险,想要让自己能够平安过关,靠的只能是难以捉摸的运气。
这种提醒吊胆,让人精神紧张。
我们看到同样是老头老太太,有养老金和没养老金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有保障的人活得更多从容,因为他们有资本,所以有底气。
02
因为保险行业的乱象,不专业的销售人员、难以看懂的条款、难以兑现的理赔,谈起保险,很多人嗤之以鼻,只会丢出一句话:骗子。
在我的观念中,也一直是这样。当然跟自己的经济能力有关。自己一直没有关注保险。
直到周围同事家人生病,特别是谈之色变的“癌”,让人觉得世事无常,生命无常。
想想朋友圈以及各种群里转来转去的各种筹,就让人感到如果自己无法做足准备,那么一旦遇事就只能是听天由命。
开始了解保险。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包括线上听课,跟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对接,自己查阅资料,对比各种保险条款,自己总算是入了点门。为了让自己不多的预算发挥最大的作用,自己快把自己变成一个保险从业人员。
到现在对保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就是在自己能力强的时候为自己能力弱的时候挤出一点钱来做些保障。
就相当于现在一个月你可以得到10个铜板,而困难的时候可能只能得到1个铜板,可是包子总是2个铜板一个,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少吃点,省点钱出来应对以后吃不饱的情况。
03
现在就说说普通人的保险配置(初级版)。
一般家庭应该配置的保险(除社保外)大概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
重疾险是先行赔付,也就是说,如果你买50万的保额,如果你的身体达到条款上的症状,可以直接拿到50万的保额。而这钱可以不用于治疗,随便你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
重疾险分为储存性、返还型和消费性。大致的原则是尽量不买返还型。储存性和消费性各有利弊。储存性保费贵,消费性保费低,但是可能存在停售的风险。
医疗险是报销型,一般是按照约定的,先需要自己垫付,出院结算完,在社保赔付之后,医疗险再进行赔付。
重疾险和医疗险都对身体状况有要求,如果身体存在某些问题就不可以买了。这也是为何要早买的原因,早买保费便宜,最好在自己是健康体的时候就进行购买。
意外险一般保费低,基本都是消费性的,也就是每年缴费。意外险不要求身体状况,不过对于职业有相关要求。
04
其实,保险配置还是挺复杂的一件事情。
我看到周围很多人买的保险基本都是分红型,其实,这买的基本是理财产品,而不是保险。收益不好,也没有保险的功能。其实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最近在看理财方面的书,也挺受触动。在《富爸爸投资指南》中,其中一条建议就是及早购置合适的保险。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工具,其实穷人更加需要,但是穷人往往最不相信保险。
看看我们现在的车险,其实做的很好。
如果买了全险。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拍照,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如果不严重自己就可以开车走了,然后保险公司负责后续事情的处理。
最近舅舅意外住院,需要手术。首先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其次,还有不菲的医疗费用。祝手术成功。
也警醒我们,如果有能力,多为自己积攒些应对风险的资本。
思考100个问题:55/100,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