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22组-阿远-【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伯阳+9组+默契+【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29组+清浅+【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总复盘】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第2周-复盘】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第3周-复盘】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第1周-复盘】
- 学员+23组+将军+【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26组+张华+【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11组+张敏+【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I便签:
what:
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做不到正确处理,就会出现问题重复。我们可以通过“CPR思维法”的三阶段定义来分析事件,对发生的这件事,做梳理,确定出核心问题,改变思维模式,最终消除重复的无用问题。三阶段分别是首次出现事件时,要讨论发生的事件内容,只关注事件本身,何时何地何事发生;第二次出现时候要讨论的是重复的这个模式,有历史性的特点,并且已经导致了不好的结果;三阶段是这件事情继续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讨论关系,并且要强调关系带给自己的影响。
how:
1.内容(content)
一定是初次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出现情绪,或者生气或者愤怒,或者伤心,这时候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就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需要关注事件本身。
2.模式(Pattern)
一定是重复发生的情况,有历史性的特点,并且产生了不好的结果。
3.关系(Relationship)
一定是继续发生的事情,已经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会对自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why:
人人都希望自己自己做事时高效率,沟通顺畅,有好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总是会发现处事对象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就需要用(CPR思维法)来终止这个恶云循环。
where:
同样一件糟糕的事情重复发生的时候,来运用这个方法做梳理和调整,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找到核心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以上思维方式可以确定核心问题可以消除重复做无用功的问题。
A1便签:
11岁的儿子,不喜欢穿袜子,只要他在家呆着,就会光着脚丫到处跑,夏天还好,冬天屋里没有暖气的时候也会这样,出现两个后果,一是受凉肚子疼,二是他脚出汗厉害,弄的沙发和被子都有异味,多次反复说教,答应的好好的,最多坚持两天,就又恢复原样。
反思:每次看到儿子不穿袜子,就批评他又不穿袜子,儿子看我说急眼了,就穿上,过一会儿,趁我不备,又脱掉。每天在玩这个猫和老鼠的游戏。
应用:
1.第1次看见儿子不穿袜子的时候,应该告诉儿子,你不穿袜子会让身体着凉。(关注不穿袜子事件本身)
2.第二次不穿袜子,应该说:儿子,你今天又没穿袜子,你答应过妈妈不再脱袜子,现在妈妈觉得你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小孩。
3.再次发生时候,应该说:你答应过妈妈每天穿袜子,但是你今天又不穿袜子,让妈妈很失望,妈妈必须得每天看着你,这种感觉让妈妈很不舒服。妈妈希望你穿袜子是想你不生病,如果你能坚持穿袜子,肚子就不会受凉再痛了。
如果当时使用这种方式跟儿子沟通,结果应该会不同,而不是现在的这种很糟糕的方式。
A2便签:
目标:因为疫情,这段时间宅在家,春节前到现在,每天大量时间看电视,孩子视力下降厉害,也没心情学习。老公有到家就看电视的习惯,电视几乎一直都开着,还小,经不住诱惑,也会跟着看,一看就很长时间,我曾跟老公做约定,孩子在家时不看电视,孩子晚上休息后,他再看电视,保证孩子没有诱惑源,让眼睛休息一段时间,恢复下视力,也为接下来学校复课规律下作息时间。
但是老公坚持几天就又忘了,依然我行我素。
下周我要跟老公再做一次长谈,说好厉害关系,在孩子开学之前,保证孩子不看电视。
行动:
1.老公第1次在孩子面前看电视,我会跟他说这个行为,是我们之前约定好的,约定好不看电视的。
2.老公第2次再发生这样的问题,我会跟他说,之前已经说过不再看电视了,今天又看电视,你这样做让我觉得你是个很不守承诺的人,很不靠谱的人。
3.老公如果还是这样去做,跟老公说,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让我对你很失望,孩子上学很重要,孩子视力保护也很重要,你再坚持这样子去做,会影响我们的夫妻感情,我担心我会很愤怒,控制不住跟你吵架,如果你不希望我们夫妻吵架感情不和,就不要再这样做了。
拆页:《关键冲突》第1章
R原文:
CPR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但能确定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消除重复做无用功的问题。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问题初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内容(Content),即发生的事实。例如,“昨天你在午宴上喝多了,神志不清,大声叫嚷,取笑客户,让公司丢尽了脸面。”问题的内容只和单独的事件相关,它关注的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
当问题第二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模式(Pattern),即重复发生的情况。例如,“这可是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了,你答应过这种事不会再发生,现在我觉得你是一个无法兑现承诺的人。”模式表明问题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一旦重现,问题实质便会发生变化。频繁而持续地违反承诺会影响他人对你的行为预测,最终破坏他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注意,人们往往会漏掉对问题模式的关注,陷入对问题内容的不停争论。例如,你的老板每次开会都把你的议题放到最后讨论,结果往往是草草收场或完全跳过,对此你已经和她提过一次了。现在你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答复是会议日程总是排得很满,让你灵活一些,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接受了这番说辞,那就漏掉了关键问题。你要关注的目标不是今天这次会议(即内容问题),而是对方长期形成的模式。有时候,模式问题会悄然无息地发生,为你带来新的麻烦。你指出问题所在,对方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绷着脸生闷气,结果你和他们的对话就慢慢偏离了目标,这种情况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模式。具有影响力的人会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行为模式,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拖入无休止的对初始话题的争执。
当问题继续发生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关系(Relationship),即这样做对我们之间有什么影响。关系问题关注的角度要比内容和模式问题大得多。这种问题强调的不是对方再三令你感到失望的事实,而是对方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为已经让你对其失去信任。你开始怀疑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做出的承诺,此举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例如,“这件事开始对我们的合作关系产生压力了。我必须不断催促才能保证你在线,我不喜欢这样做。我担心你已经不再值得信任,无法担负你承诺的责任。”
同样,如果你真正关注的是关系问题却发现和对方讨论的只是行为模式,这种讨论结果也不会让你感到满意。更糟的是你还会陷入重复面对相同问题的处境,和对方展开同样的对话。要想理解关键冲突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内容问题、模式问题和关系问题,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结果和目的。每个方面都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梳理问题,然后排列各种问题的优先次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