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千钻公会巢湖文海晓书馆
堂堂正正做自己——舒生读《论语》之六十八

堂堂正正做自己——舒生读《论语》之六十八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06:46 被阅读0次

秦穆公派孟盟率军袭击郑国。秦军越过东周国向东行动时,被郑国商人弦高、蹇他发现了。弦高和蹇他商量说:“看秦军的势头,八成是打算袭击我们郑国。凡是要偷袭别人,一定是趁人没有防备。如果我们表示知道了他们的意图,他们一定不敢前进。”于是,弦高便假托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带着12头牛到秦军中去慰问。秦军的三个将军互相商量道:“大凡偷袭都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郑国已经发觉了,准备一定很充分,如果我们继续前进,不会取得任何成果。”便率大军往回返。半路上被晋国拦截,在崤山几乎全军覆没。郑国国君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以保全国家的大功重赏弦高,被弦高拒绝了。他说:“因为欺骗而得到赏赐,郑国的信誉就会受损;要是国家没有了信誉,风气就败坏了。为了奖赏一个人而败坏国家的风气,讲仁德的人不会这样做;由于违背信誉而被奖励,重道义的人不会接受。”最后弦高带着他的伙计们迁居到东方边远夷人居住的地区,终身都没有回来。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里的“适”读音同“敌”,敌视的意思。莫同慕,羡慕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存心敌视和反对的,也不会对什么倾心羡慕,只以义为标准来衡量。还有一种解读把“适”解释为可,莫解释为不可,这句话就变成了,君子无可无不可,只以义为标准。两种解释在总体意思上差不多,核心的意识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按照仁的标准该做的就去做,不该做的不做。

这里提出了一个儒家的重要概念,就是“义”。义是儒家仅次于仁的道德观念,从《论语》的其他论述和后来《孟子》的著述来看,义是适宜、得当、正当的意思。但仅仅把义解释为适宜、得当容易把人搞迷糊。记得某市在刷标语墙的时候,直接把义解释为同“宜”,备受诟病。其实从字面解释没有错,只是没有说清楚参照系。义和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仁是内在的修养,义是外在的形式。说白了,义就是按照仁的要求来做、按照仁的要求来评判是“宜”。

上句话讲的是“士”,不能被外在的物质牵着鼻子走。这句讲的是“君子”,要求更高一些,不仅不能被物质所役,还要在自身不断精进之后,建立成熟的价值体系,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一切皆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不人云亦云、不随风飞舞、不心随境转,内心坦荡光明,安宁坚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八风吹不动”是因为心灵坚劲。与之相对的是一个词是“无所适从”,这便是我们今天很多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不知道自己该坚守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尤其当面对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的汹涌信息浪潮,在各种观念和资讯中随波逐流、晕头转向,成为信息的囚徒,看不清、看不懂、看不透。人性千年未变,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看到了我们今天的困境。在各种攀比、嫉妒、诋毁的声音中,在各种新奇、是非、误读的观点中,在各种浮名、利诱、褒贬的现实中,要保持自己的从容坚定,必须有内心的坚守。我很向往这样的“君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独立的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标准和依凭,世界在他的眼里仿佛一下子清明了。

有人把人的驱动方式分为内在动机驱动和外在动机驱动。所谓外在驱动是行为被名利、奖惩等驱动的,比如更高的职位、开更好的车子、被领导表扬、被别人看得起等。而内在动机驱动则是行为人生使命、内在信仰和兴趣热情驱动。后者与孔子的观点比较接近。但是环顾左右,大多数人被外在驱动,面对生活和工作考虑的是能不能挣到更多的钱、能不能带来更高的待遇、能不能让别人羡慕、能不能出人头地等等。而这些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可遇不可求,得到了欢喜、得不到便怨恨,得到前焦虑、得到后无聊,人便始终在纠结和抱怨之中。生如浮萍,心无所安,到哪里都是流浪。

游戏界的大佬陈天桥回忆说:在2000年他决定引进《传奇》,测试的时候玩得不能自拔,有一次突然跟自己太太说,从昨天到今天玩了个通宵,让自己涨了两级,发现自己这把刀,在砍出去的时候加了一道白光,仅此而已。他就想难道就追求这道虚幻的光?他突然意识到,人生也如这场游戏,获得的名誉、地位、金钱,不过都是这道光,每天为了这些去奔波、去争取、去辩解,和游戏又有什么区别呢?

陈天桥所说的正是很多人平时的“适”和“莫”,没有“仁”作为内心价值。因此,当你感觉到忙忙碌碌的空虚、是是非非的痛苦、晕晕乎乎的迷茫、患得患失的纠结的时候,就该思考是不是应该多向自己内心看看,把寻寻觅觅的目光收回来,凝视自己的内心、建设自己的心灵,让心灵的家园变得美丽,世界自然就对了。

有人说,人都是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也就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如此便有了两个“我”,一个是“本我”也就是我自己本来的样子,一个是“他我”就是别人口中的我。我们很多烦恼便来自这两个我之间的不匹配甚至是矛盾,在工作生活中,“本我”告诉自己该这样做,“他我”却说不能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后者的力量来自身边的亲戚朋友、来自各种世俗的观点、来自攀比对照,十分强大。如果没有内心坚守,很难逃脱“他我”的牵绊,回过头来发现,人生的所有付出和努力不过是在走别人的路,自己的梦想变成了梦。

在解这一句的时候,王大毛的话充满诗意也让人感动:胸怀仁德的君子行走于人间,没有什么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他可以充分享受做人的各种欢乐:音乐、爱情、朋友、欢宴、阅读、水果、敌人、工作,当然还有疾病、衰老、女人和假兄弟。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感谢,我们像一个旅行家或者美食家一样游历了我们的人生!只是,我们从未忘记,我们是有使命在身的特殊人物呀。

是的,宅心仁厚,堂堂正正做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堂堂正正做自己——舒生读《论语》之六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dy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