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的就职宣誓,要手按《圣经》,宣读誓词:我谨宣誓,将忠实地执行美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保障和遵守美国宪法。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共宣誓了三次,两次在白宫、一次在国会。三次分别用了三本不同的《圣经》,第一本是夫人米歇尔父母用的,第二本是林肯用过的,第三本是马丁.路德.金用过的。《圣经》代表宗教信仰,宪法是治国之本。圣经和宪法,是总统的天条,不可逾越。三本《圣经》来自不同的人,分别代表家庭、自由和民权运动。
心诚,则灵!——舒生读《论语》之五十一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其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禘,谛也,是祭祀之名,周王和诸侯所举行的一种重要的祭礼。所谓“谛”,也就是仔细审视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先帝驾崩,三年丧毕,新主为之立庙,入庙之前,先入太祖庙,将其与以前的历代祖先一起合祭,让刚去世的先帝在列祖列宗面前报个到,也排个队,这叫昭穆制度。以后每五年都合祭一次,也称为禘。
“禘”字搞清楚了,这两句话也就比较直白了。孔子说:禘祭上,在酌酒奉神之后,那些仪式我都不愿意继续观看下去了。有人请教“禘”的意义,孔子说:不知道!如果知道了禘礼的学问,那么治理天下,大概也就和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那为啥孔子说禘礼他看不下去呢?因为只有天子才有资格行禘祭,诸侯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做了就是非礼,就是僭越。周公旦因为有大功劳,他去世时还没到庄稼收割,暴风挟雷,把禾粟扫荡干净。据说这种天象在武王发崩的时候也出现过。 于是查阅记录,发现了周公祈祷让自己代武王受难的记载。周成王很感动,下令让周公旦的鲁国拥有郊祭文王的资格,可以在鲁国的周公庙举行禘祭典礼。
先有敬,后有礼。所以,鲁国君臣如心中真有诚敬,能够体会周公旦的“鞠躬尽瘁”的赤诚之心,体悟周成王和天下百姓对周公旦的爱戴之情,他们就该追随周公旦,恪守君臣之礼,而敬天子,更应该祭拜周公旦,而不是为了虚荣的禘礼,行僭越非礼之事。心中没有诚敬,礼上只有虚文。在孔子看来,鲁国君臣不仅非礼,而且在禘礼进行中,也没有按照仪式的规矩来进行,丝毫没有庄严肃穆,真诚敬意,所以孔子说他根本看不下去了。
但是,为什么别人问他禘礼的时候,他又回答“不知道”呢?我认为他说的是气话。从他紧接着说的话来看,孔子不仅知道禘礼,更知道每一项背后的意义,以及所蕴含的价值观。
心诚,则灵!——舒生读《论语》之五十一儒家虽屡经改造,但基本保留着三大理念:以天为则、以史为鉴、以民为本。历代帝王表现出尊儒为师,所以说“天赋君权”,自称“天子”,因此也要敬天,敬天之礼是最大的礼,一旦天有异象,便要检讨反思。但以史为鉴却更多的变成“以祖为鉴”,所以有人说是祖先崇拜,要对得起列祖列宗,到了清末,慈禧太后最担心的就是死后怎么面对列祖列宗。价值观要靠仪式来体现。皇帝重视“天”、重视“祖先”,是不是真心重视且不说,一定要整出一套看上去高大上的仪式来,显示自己的重视,让“天”看到“天的儿子”是听话的,所以就别换人了;让“祖先”看到“自己的子孙”是称职的,没有把祖宗的江山当儿戏,所以得保佑他。
只是,儒家的以民为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皇帝老儿嘴上说,心里且是真的不太当回事的,一介草民算个什么?顶多是你别影响我的江山社稷就行,“水载舟,别覆舟”。他们所怕的,说到底还是怕一家一姓的王朝别搞没了、怕自己的荣华富贵别搞没了。所以,他们不可能对百姓负责。把百姓当成载“舟”的“水”,变成了工具,到了关键时刻,必然巨浪滔天。所以,王朝史上的改朝换代,绝大多数都是国家遇到“大事”后,皇帝不顾百姓死活,把百姓“逼到墙角”,最后“官逼民反”,改朝换代的程序也就启动了。
心诚,则灵!——舒生读《论语》之五十一礼来自于巫。礼仪的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的符号,是一群人的精神起点,也是一个民族的神话原型。它连着我们的信仰,深深铭刻于人们内心最神圣的地方。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个力量就藏在每一个坚定执着的内心。但这个力量却又是傲慢的,只有内心充满着诚敬,把它高高举过头顶,它才肯焕发出来。
一旦生发,无坚不摧。
历代帝王没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信仰和价值追求,所以也没有越过改朝换代的循环。1944年,毛主席说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服务”,2017年,习主席说共产党人要“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人看到了人民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每个公务员就职时,都要手按《宪法》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心诚,则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