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凡人简语 | 来源:发表于2022-12-17 13:03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二期【镜】主题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耶殊陀尼诗社看图写诗

    心如明镜本无台,何来故意惹尘埃。

    千念万欲皆羁绊,不如西天向如来。

    镜子之所以能照见人影,是因为它的表面光滑、洁净。所以“镜”字又可以引申为形容词明净、洁净。

    所以单从镜子的定义来看,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镜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第一层指对于一个人仪表外貌的照见作用。但凡一个对自己外在仪表很在乎的人,一天之中面对镜子的次数是无法被量化的。因为他们在乎自己呈现给别人第一眼的感觉是完美的,是具有吸引力的。所以他们要时时拿出镜子,不断检验着自己的外表仪容是否整洁,优美,愉悦人心。也可以说他们是对生活要求比较精致的那一类人。

    如果说第一个层次的照见只停留在一个人的表面了,那么第二个层次的照见便要升级到内在的精神层面了。

    比如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句是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该句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选择好的,我学习,不好的我改正!试想一个人能够如此的要求自己,不断的扬长避短的精进自己,他势必会越来越优秀,是不是他未来之路会越走越坦荡?他也一定会登临到自己人生的顶峰阶段,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滋味。

    以上所阐释的两层意思的前提,都是需要具备一台洁净的镜面,才能将一个人从外及内的照见出不合时宜的地方,以便加以修正完善,能够时时窥见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若这面镜子一旦被遗落一隅,搁置不用,势必就会被落尘厚掩,再也无法照见一个人的得失,如此下去,造成的后果便是你容颜的减退,人性的堕减,便不再吸引他人,也就再也不能遇到人生更美的景致了。

    所以佛语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佛语告诉我们,人心其实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但是要想不被红尘之中那些妄念杂欲所遮蔽,就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这种对于心灵的洗涤与擦拭靠什么?我觉得可以靠读好书,靠结良友,靠做善事。

    诚然多读书,人便可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安静的活在尘世间。读一本开卷有益之书,亦可完成一次与先贤对话的机会。那些文字便可滋润心灵,开启智慧,将你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

    再者就是结良友,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有很多良友,胜过有很多财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与良友为伴,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你灵魂的高度。与勇者为友,可以学会大义凛然、行侠仗义。与洒脱者为友,可以收获达观开阔,通透的人生态度。与隐者为友,可以品味恬淡之味,体验这远离红尘喧嚣的宁静。

    交往良友,能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你生命的宽度,能在不声不响中增加你思想的厚度。唯有良友能如幽兰般散发出高雅的馨香,他们可用智慧照亮你未知的远方。

    做善事,我是一个不信神,仙,教,法的人,但我偏偏信人世间的因果报应一说。正如《春秋·曾子》中的这一段话人: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标杆,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来处。

    人这一生只要保持着一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之心,相信你的生活也会太平无恙。

    所以说只有一直让这颗心保持住她的光滑,洁净。你的人生才可以过得幸福平安。也祝所有人都能拥有一面如此洁净通灵的宝镜,护佑你终身幸福美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jjqdtx.html